第七十六章(1 / 2)
“我想回去看罢外公跟阿姐他们之后, 转去找你, 在你身边待着。或者去钱塘县那边的祖宅住着, 如此离你也近一些。”顾云容斟酌着道。
桓澈凝眸端量她。
“这个我不能应。我提出让你随我南下也不过是想让你离我近一些,顺道也让你回去省亲。我是要去督战剿寇的, 怎能带你在身边。让你住在祖宅我亦放心不下,岳丈岳母俱在京中,祖宅那边无人看顾。”
顾云容沮丧道:“那好, 我也不过随口一提……那我先回歙县。”
桓澈挽住她手:“这么粘我?”
“我其实是想去见见世面,不想总在院宅方寸之间待着。”
顾云容看他直是蹙眉, 不忿道:“怎么, 你瞧不起我?你也觉着女人生来就是应当相夫教子、盘桓后院?说不定我还能助你一臂之力。”
他眼波微澜:“看不出容容竟还有襄夫报国之心。容容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仍不会允。我倒并无容容说的那些念头, 我只是觉着——”
他将她一双娇弱无骨的柔荑包在掌心:“你生得月中姮娥一样,我可不想让旁的男人魆地里窥视。何况, 这般也于礼不合, 倘被人知晓了,便是麻烦一桩。再者说,你这样细胳膊细腿的,我怕……”
“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弱。”顾云容小声嘀咕。
“是么,”他凑近道,“那怎么夜里没几下就累瘫在榻,睡得人事不省?”
顾云容翌日就开始收拾行囊。
她随后才知, 原来桓澈得偿所愿却面有不豫是因为南下那件事是施骥帮他促成的。
他自己也可以斡旋, 但如今经施骥这么一搅和, 他就算是欠了他一个人情。
她问他施骥为何要送他这个人情,他身为内阁首辅,独善其身难道不是更好。
桓澈摇头,直道说来话长,施骥这是在给自己寻后路。
顾同甫与徐氏两个听说顾云容要与桓澈一道南下,齐齐登门话别。
徐氏交给顾云容一封信,让她捎带给徐山。
她将顾云容拉到僻静处交代几句,又话锋一转:“我本是不想让你跟去的,没的给王爷添麻烦,但思及王爷此去日长……觉着你跟去也好。”
顾云容见徐氏面色古怪凝重,大致能猜到她在想甚,连连点头:“阿母说的是。”
徐氏瞪她:“你休不当回事!回头你就晓得利害了!”
徐氏看女儿仍是漫不经心,抬手一戳她额头:“你就不要长心,回头若有人趁虚而入,我看你上哪儿哭去!”
徐氏的想法很简单,女儿迟迟无所出,不说王爷这头,光是皇帝那头怕都通不过。况且男人没几个不喜新厌旧的,她总是觉得女人还是生养个孩子,才能更有指靠。
虽然迄今为止,皇帝与王爷都没有动静,但不能不早做筹谋。
女儿若跟王爷分别太久,这孩子的事更是别想。江南美人也多,难保王爷不会瞧上那个。
所以她思来想去,倒觉着女儿跟去也未尝不可。
顾云容完全能猜到徐氏的心思。但她不以为然。
如果她需要靠着一个孩子来拴住丈夫的心的话,那这夫妻做得未免也太没意思了些。不过两人阔别过久确实于她不利,她担心回头感情疏淡,这也是她想要随他南下的缘由之一。
顾云容拾掇行装时,将岷王妃给的两张方子也纳入其中。她找大夫看过,那方子确实是促孕的,没甚猫腻。
只是岷王此番的示好,好似有些莫名其妙。
顾云容与桓澈启程那日,荣王竟来相送。
荣王妃之前转呈的那封荣王写的信上说,他实则是受了旁人撺掇,那日才会如此,并不知内情,无特特与桓澈作对之意,希望桓澈莫要草木皆兵。
这个“旁人”指的究竟是谁,不言而喻。
桓澈当时看罢面无表情,转手就将信烧了。
荣王对于太后圣旦那日之事再三赔礼,并预祝桓澈此行一切顺利。
顾云容在一旁听得直赞荣王真会睁着眼睛说瞎话,桓澈此次若是摆平了滨海的烂摊子,那可当真是风头无两。
荣王不从中作梗就已经很好了。
桓澈看着荣王道:“二哥不恼我么?二哥因我之故遭受牢狱之灾,又被我抢了剿寇之机。”
荣王笑道:“都是一家兄弟,说甚恼不恼的。还是那句话,清者自清。二哥自问,向来不曾亏待七弟,当初七弟在浙江重伤,二哥也是着急忙慌赶去的,还因此被父皇斥了一通。七弟难道真信二哥会煮豆燃萁?”
桓澈轻哂,不置可否。
两人直取官道,一路南下。
顾云容许久未出远门,眼下出笼,难免雀跃。只是桓澈急赴前方,日夜行路尚觉迟缓,中途停留皆为短暂休整,没工夫盘桓。
八月初,两人抵达徽州歙县。
歙县位处内陆腹地,又是徽州府治所,只要杭州府不沦陷,歙县基本无虞。
桓澈亲自将顾云容送到了徐家。因着事急,并未提前知会。他前去拜谒徐山时,徐山惊得了不得,本欲好生招待,但桓澈公务在身,款留不住,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