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 开荒(1 / 2)
悦来酒楼,温州最好的酒楼之一,此时天色刚黑,正是生意兴隆的时候。
竹字房内,俞如硅坐在正中,左右和对面坐了十二人。
或肥头大耳,或精瘦干练,容貌各不相同,眼睛里却是精明尽显。
“此次邀请诸位来,是为了南宁国之事……”
不等他说完,对面有人直接打断,道:“俞公,向日已经说好,各家出一艘船并纲手艄公等人,今日如何还要说?”
“是极,俞公此时当筹备粮草兵器,而非在此糜费时日。”
“开国消耗甚多,非是我等所能承担,俞公可往泉州福州去,或许愿有豪强相助。”
七嘴八舌,直接把俞如硅的后续堵了回去。
俞如硅并未发作,只笑着说道:“诸位消息灵便,定然知晓镇东路制糖之事。”
众人颔首。
朝廷分了千四百斤,剩余的六百斤尽售于市,大家都是海商,对这方面尤其关注,自然是收到了消息。
“若是俞公能提供霜糖,我等可增加船只人手。”有人提出了条件。
大家看在宁王的面子提供些许投资,也只是做个长远打算,更多却是不可能。
回报周期太长,不划算,除非俞如硅能够登岸就开矿。
他要是有这个本事,还能被皇帝发配海外?
至于说王府官职……真有想法的直接把船给朝廷不好吗?就像陈家,直接出了一个都统,可不比攀附王府强?
“诸位。”俞如硅笑着说道:“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何况商贸之事乎。
镇东路制糖初始,能得几斤?况且多有商旅竟购,如何轮得到我等。
然,我苦苦哀求,官家慈悲,同意授我制糖之术,就在南宁国建工坊!”
“果真?”众人惊讶。
“如假包换!”俞如硅说道:“官家仁厚,不愿镇东路百姓受苦,因此传下神术,岂能坐视宁王困窘而无动于衷?
金铜之矿尚未知其地址,开采更要人力物力无数,哪有制糖来的快?
我意,各家再募集人手,凑齐五千军兵,俘虏南宁国野人开田种甘蔗,而我等负责制糖、销售等事。”
“南宁国距离近,正好销往各国。”
“这个可以有。”
“最多两年便可看到收益,稳赚不赔。”
“向日传闻官家得神人授术,此时看来果真不假。”
“霜糖不愁卖,价值稳定,实在是一门好生意。”
众人交头接耳一番,立刻心动。
以前大家没少往国内运糖,大宗进货亦要四十文一斤,花费数以万贯计,若是自己生产,便可以反向出口,这一反一复可是不少钱。
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其白如霜,比海外的品相好太多了,只怕产量不够。
事实上,海商们嗅觉确实灵敏。
历史上,在黄泥脱色法出现之前,中国都是进口白糖,等到明朝人把技术搞明白了,中国就成了最大的白糖出口商。
南宁国适合种植甘蔗,原料不愁,又有野人,劳动力不缺,现在技术有了……众人都是摩拳擦掌。
“还是按照前般所言,宁王府占半,另一半各位按出力多寡分配。
此事我以请示官家御准,合约拟定,御宝朱批,绝无反悔之可能。”俞如硅再次丢下一枚砝码。
当然,去南方最大的困难从来不是打仗,不要说南宁国的野人,就是占城陈朝那些兵丁,也是随意吊打的,主要还是疾病,尤其以疟疾为主。
俞如硅让亲随请来朱明,介绍道:“诸位,此乃太医令朱明,常伴官家左右,医术精湛,想必诸位都有耳闻。”
“见过太医令。”诸人纷纷行礼。
无论哪个时代,神医都是受人追捧的存在,毕竟钱再多,人没了,也是一场悲剧。
“见过诸位。”朱明说道:“向日与官家说起瘟疫之事,不觉谈起瘴疟,诸位定然知晓,无药可治。
然,官家指点,以黄花蒿取汁生服,吾亲往广西验证,可愈者十之七八。”
“太医令,果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