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 定略(1 / 2)
陈宜中、李庭芝、陆秀夫、江洞庭,文武四巨头与皇帝站在地图边上,都在思考。
良久,皇帝开口说道:“两湖淮西初定,安靖地方、设立防线皆需时日。
且火药消耗太多,粮草亦是不济,军兵同样疲弊,非得休养生息不可。
只是来年动兵,该取何处?”
“长江汉江皆不可进。”陆秀夫首先排除了两条路。
水师试着派遣炮舰逆流而上,但是两岸青山耸立,元军位于其上炮石飞落,威力不比火炮小。
付出了几条船的代价后,管大陈白条决定退兵。
强攻倒是可以,损失必然惨重,而且需要非常多的火药,打不起。
西边两条路排除,只剩下南北两个方向。
“广西多山,火炮转运不便,且元虏大肆封官许愿,南夷敌意明显。
然广西若下,可趁势入云南,再由云南入四川。
北上路线众多,皆可取也,只是北地多平原,利于元虏马军,不可不虑。”陆秀夫继续说道。
广西且不谈,先说北上。
越过淮河后,可去东北占据山东后攻打大都,也可以去西北打通潼关占据陕西,然后迂回收复四川。
“臣以为,若北伐,可由海师运载军兵,以火炮掩护,抢占胶西,再沿胶水进军,恢复莱州登州。”江洞庭说道:“此路在于出其不意,且以船运兵载炮,进兵快捷。”
陈宜中插嘴道:“素闻海上风急浪高,若有闪失则全军覆没,是否风险太大?”
江洞庭回道:“陈相有所不知,只要避开台风季节,海上行船并无太大风险。
且风暴降临之前有预兆,惯于海上行走的皆能识别,可以提前回避。”
“既如此,便走海路取山东,若战事进展顺利,则直趋敌都。
即便敌都难攻,其必然调集各地大军救援,如此各地便能趁机进取。”李庭芝说道。
五人商量一阵,一致认为海路是最佳选择,别的不说,就说后勤保障上能省许多。
“今年各地以恢复为主,可召集各臣回京述职,顺便商讨战略战术。”赵昰最后说道。
“陛下。”李庭芝说道:“如今江西安定,是否独立设置总管府?”
“卿有何见解?”赵昰问道。
李庭芝说道:“改长江总管府为两湖总管府,辖荆湖南北两路,统筹长江汉江战事,改江淮总管府为两淮总管府,辖淮南东西二路,统筹淮河沿河战事,南阳可为独立用兵方向,设副总管府治之。
另外,迁苗再成为两广总管府副总管,王应麟升总管,江璆依旧为副总管。”
赵昰犹豫片刻,道:“赣王尸骨未寒,如此操作,只怕天下人说朕忌惮功臣。”
“天下人只会说陛下爱护臣下,而非忌惮功臣。”陈宜中说道。
“陛下。”江洞庭说道:“江氏子弟遍布军中,且多高位,朝野内外多有闲言,臣等知晓陛下爱护,只是为长久计,当逐渐削弱。
臣请陛下允许江钲回乡守孝,臣等择才德不配位者去职,与江铜出海建国。”
“卿等商议妥当,朕再思虑。”赵昰回道。
江家一门身居高位,影响力确实是过大,但是调离江氏子弟的前提是有人能够取代。
就在宋国君臣开小会时,元国君臣同样在开小会。
紧要大事决于重臣,鸡毛蒜皮或者不紧急的才会在朝堂上来回拉扯,所以忽必烈召集重臣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