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变形翼舰载战斗机(2 / 2)
后来在六十年代初,鹰国提出战术战斗试验机TFX要求,1962年鹰国空军与通用动力公司签订研制F111A合同,这个合同的结果便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批量生产的变后掠翼飞机诞生。这种飞机性能很不错,一共生产了五百多架。
一九六七年格鲁门公司向鹰国海军正式提出F14变后掠翼飞机方案,就得到鹰国海军青睐,一九七零年底这种性能优异的第三代战斗机就首飞了,它广泛装备于鹰国海军,还出口了,甚至当时格鲁门公司还向兔子推销过这种舰载战斗机。
当时六五零所的陆总师,就曾亲自去考察过F14雄猫舰载战斗机,不过后来显然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引进成功,不然的话兔子也早就有舰载战斗机了。
后来兔子获得了一架米格23变后掠翼战斗机作,用来研究变后掠翼技术,在此基础上,六五零所设计了强六攻击机。
毛子也是在汉斯的变后掠翼基础上,开始搞,六十年代,毛子就搞出了由苏七改变后掠翼的苏十七和苏二零战斗机,只不过这两种战斗机,只有机翼外翼很小的一部分可以变化角度,变后掠部分面积不到机翼全面积的一半,算不上真正的变后掠翼。
直到米格二十三和米格二十七战斗机出现,它们才是真正的变后掠翼,但是比起F14雄猫来,技术上又差了不少,因为米格二十三和米格二十七战斗机,它们的机翼后掠角,只能选择三个固定的角度,而F14舰载战斗机,机翼后掠角是能够自动变化的,由机载计算机控制,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无级变化的后掠机翼,也叫自适应变后掠翼。
六五零所本来是有机会,让强六攻击机服役的,只可惜最后空军感觉变后掠翼已经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了,所以让它下了马。
这是因为随着更先进的气动布局出现,电传操纵系统的出现,鸭翼,跨音速面积率曲线设计,大边条设计,翼身融合技术等技术可以很好的弥补后掠翼的不足,使飞机获得非常好的性能,变后掠翼的优势不明显了,可变后掠翼飞机设计复杂,操纵也非常麻烦,故障率也比较高,最要命的是复杂的变翼机构限制了飞机的载荷,隐身等一系列性能的提高。
不过现在六五零所拿出来的方案,并不是F14雄猫的翻版,而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接近变形翼的设计方案。
它的机翼不但可以自动改变后掠角,还能改变机翼面积和局部形状,这样的设计确实是很超前,专家们也是大为震惊。
六五零所的张总师,也显得很自信,因为这个自适应变形翼技术,确实是他们的独家秘技了,他们一直在追踪研究这项技术,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未来是可以有希望成功的。
六五零所的方案,也是一架双发重型舰载机方案,显然六五零所,对雄猫也是情有独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