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封奏折(2 / 2)
李广跟传事儿太监耳语了几句,那小太监转身离去。
撤去御膳,上来香茗,弘治帝边喝茶边跟皇后和儿女闲聊。太子朱厚照:“父皇,妹妹都能出宫玩耍,我也要。”
朱厚照今年八岁,也正是贪玩的年纪。张皇后闻听柳眉倒竖道:“照儿听话,你是太子怎么能给妹妹比着玩儿呢,一国的储君当自幼儿起就奋发向学,多多的学习本事,像你父皇一样为国分忧。在敢胡闹母后就罚你抄写百遍皇明祖训。”
朱厚照一脸的不快可也没有办法,只得闷闷不乐的找妹妹说话:“荣儿,那哥哥就不能陪你了,那你记得见了到了雷峰塔替哥哥看看到底有没有一个叫法海的......”
噗!弘治帝刚喝了一口茶差点没喷到张皇后身上。
这时一抬头又看见那传事儿太监在和李广争执着什么,许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儿,李广的心思他明白,可是国事要紧呐,别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在给耽搁了。
“李广,把他叫进来吧。”弘治帝开口道。
嘚,看着这传事儿的太监,李广心中很是不满,皇上好不容易开心一会儿,还被打断了,不开眼的东西。这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那传事儿太监紧走几步跪倒在弘治帝脚下道:“启禀皇上,内阁转来一份奏折,说是很紧要,十万火急的很呢。”说着双手举过头顶把奏折呈在弘治帝眼前。
“奏折,还十万火急,什么情况,边关出事儿还是庆州的事儿啊?”弘治帝内心疑问重重,顺手拿过奏折打开观看。这是一封转奏的奏折。加在杭州布政使毕刚的奏折里,是怀南知县李光明的奏折。由于知县没有直接上奏给皇帝的权利,只得有上级布政使代为转奏。
只见奏折上写道:臣怀南知县李光明诚惶诚恐上奏至我朝弘治陛下御前,今日庆州府遭遇百年不遇之旱灾,致饥民蜂拥至相邻各州府县,臣惶恐,我县亦如此,灾民嗷嗷待哺臣特请皇命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灾民蜂拥之初我县民士绅踊跃开仓赈济,尤林氏一家为最,倾尽家财活灾民无数,特请旨嘉奖。另林氏子乃今科县试案首,此子奇才也,不仅身怀圣人之学,而且精通治世实用之道。有林氏子以工代赈疏呈上,恭请御览。
奏折下面是几页普通的宣纸写就的奏疏。弘治帝心中大奇,这李知县如此推崇的林氏子何许人也?还写了什么以工代赈疏,这奏折内阁是看过的,看来是内阁颇为赞同才呈送到自己这里的,难道真有什么好的建议能缓解这灾情?
带着好奇和疑问的心情打开了这份奏疏,咦?这字为何有点眼熟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