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博陵崔氏(2 / 2)
五姓七望自魏晋以来显赫诸朝,前隋之所以短寿,世族遗毒不浅,当日王曦金殿面君,以汉末黄巾为例,列举世族诸般罪状,虽有危言耸听之嫌,但却使陛下削弱世族之心更甚,博陵崔氏在这个当口发难,呵呵?????玄龄兄不妨猜测一下,博陵崔氏此番会落得如何下场?”
房玄龄眉头微皱:“事关朝政动荡,克明不该如此儿戏。”又思付了良久才道道:“长安县令在天子脚下牧守一方,本来只要稍有政绩便极易得到升迁,崔与封这几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但是此事陛下念及崔与封老年丧子之痛,必定会好言安抚,不予追究,只是崔与封的前程也要就此止步了,甚至长安县令之位也难保住,至于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到底还是有聪明人的,玄龄兄,你我恐怕要失算了??????”杜如晦却盯着远处走向崔与封的一位中年官员打断道:
房玄龄眼神有些昏花,看不清远处人影的面孔,却依旧肯定的道:“正四品的袍服,想来是出自博陵崔氏第二房的中书舍人崔敦礼吧!”
崔仁师跪在地上,看着走来的崔敦礼冷声道:“昨日兄长已然拒绝与我等同行,不知此来何意?”
崔敦礼恳切看着这位族弟:“仁师,若你还当我是兄长,听我一言,回去吧!”
崔仁师激动的怒声道:“若此事就此作罢,天下世族将如何看待我博陵崔氏!虽然如今家族如今不比祖上,但到底也是名门望族!若是就此作罢,岂不是让世人看轻了我博陵崔氏!”
崔敦礼叹了口气:“唉,我就知道劝不动你,某在中书省任职,朝中的诏令文书都会经由我手,为兄今日方才得知,崔氏子侄之死牵连甚大,尔等不明情形,莽撞行事,将要为我博陵崔氏招来弥天大祸矣!”
崔仁师大惊失色,崔与封找到自己时只说了爱子惨遭虐杀之事,崔仁师以为是朝中新贵仗着皇家宠信想要拿颓相出显的博陵崔氏为自己扬名呢,毕竟这位白鹿候自入长安以来就饱受非议,封侯一事更是闹的满朝风雨,如此,崔家正好藉此发难,向天下世族也像李二这位新皇帝证明博陵崔氏的力量!也让世人知道博陵崔氏,依旧是名满天下的五姓之一!
崔与封也一脸的茫然,虽然知道王曦可能并不是凶手,但爱子被钉死在王曦府门上,总与其脱不了干系,不管是为了复仇也好,为了名声也罢,好歹也是世家出身的博陵崔家总不能无动于衷,与一心要重振博陵崔氏家声的崔仁师一拍即合,于是遂有了今日之行。
崔敦礼在崔仁师耳边低语一番,崔仁师脸色大变,夜袭宫廷?朝廷封锁四门,全城戒严,只说是缉拿盗匪,崔仁师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与崔介文之死有关,什么人竟敢夜袭宫廷?!
不!不管什么人都不会是好相与的,崔家不能卷进去!崔仁师也不是傻子,当下便起身找到欧阳胤恳切道:“崔家子侄为贼人虐杀,心切情急之下,才有此利令智昏之举,待崔家丧事过去,必定入宫请罪,请将军代为向陛下转达。”
“竟然散去了!”杜如晦惊疑道:“想不到崔氏竟然能够悬崖勒马!”
良久,房玄龄感慨道:“自魏晋以来的世族魁首五姓七望,如今的陇西李氏乃是大唐皇室暂且不提,清河崔氏如今已经衰落,太原王氏因曾支持隐太子建成而恶于陛下,只有一个老王珪得进中枢,却也从不与太原王氏来往,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落败多时,本以为博陵崔氏也要因此事败落,不曾想博陵崔氏中竟也有耳清目明之人,崔敦礼,听闻其通晓四番情势,常与陛下奏请,颇受赏识,克明,你且看吧,若躲过这一劫数,博陵崔氏必将因此人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