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法家(1 / 2)
李程溪对此深感安慰,私底下对周彧说道:“就应该及早整顿,别让这些人以为自己投靠过来时间早,就以功臣自居,忘乎所以。
“时日久了,终究会变成大蠹虫!那时候再想要收拾他们,可就不容易了!”
周彧恭恭敬敬给李程溪行了个礼,“先生高瞻远瞩,有先生助我,我才能分心他顾。”
李程溪瞪了瞪眼,“你也别给我戴高帽!我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自己还不知道?我虽然敢说我的才能不多,但要说量刑执法,我却不行。不如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吧。”
周彧大喜,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先生该知道,我这个人不收无用之人。”
之前处置过的那些人固然罪不可赦,但他们原本都是各有才能的,只不过功过相抵,还是不能留罢了。
李程溪傲然道:“能让我称道的人,能是庸才?”
周彧心头大定,“如此,就劳烦先生了。如若需要我去亲自相请,也请先生直言,我必定拿出最大的诚意。”
李程溪暗暗点头,这才是成大事者应有的心胸,不过还是提前给他预防:“我这个朋友满腹锦绣,只是一样不好。”
“哦?”周彧道,“只要不是人品上的瑕疵,我想我都能忍。”
李程溪叹了口气,“这个人曾经遭遇过祝融之祸,整张脸都毁了,因伤及口唇,说话都受到了影响,性情十分孤僻。”
大宋取官,固然是通过科举考试,但对于考生的容貌也是有一定要求得,最起码入仕之人要容貌端正,不能有一眼看上去的身体残缺。
正因如此,很多容貌有缺陷的人怀才不遇,一辈子不能出头。
李程溪所说的这个人名叫邹瑞,在当年也曾名动一时,别人都是儒家弟子,他却得到了法家传承,能言善辩,善制法,曾经做过一任县令,在任期间治下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但也许是应了那一句“不招人妒是庸才”,少年得意的邹瑞因为执法严格,很是得罪了一些人。
别小看一个小小的县城,也许朝中某些高官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呢。
邹瑞政绩斐然,原本是有升迁机会的,可上头有人故意刁难,任满之后,他被调往穷山恶水继续做县令。
邹瑞年轻气盛,直接走马上任,到任不过半年,又把那个专出盗匪的小县治理的井井有条。
三年之后穷乡僻壤竟也便成了富庶之地。
升迁机会再次来临,可他又被调往另一处偏远地方……
如此,他被整整打压了十二年。可不管走到那里,邹瑞都凭借自己一身的本事造福了一方百姓。
这些受惠的百姓非常同情他的遭遇,自动自发做了万民伞,去替他请命。
这一次邹瑞终于得到了升迁,被破格提拔成知州,立刻走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