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2 / 2)
在王赫查看这些账目的时候,管家说起了老家的一些情况---刘家的一些子弟,沉迷青楼或者戏子,偷着花了不少钱。
王赫看向他。“如果急着用钱,能调多少来?”
管家计算了一会儿,表示‘如果老爷您急用,应该能调十五万两左右’。
王赫点点头,再次看向账目。
对穷人来说,节俭是美德,也是无可奈何;但富人,不应该节俭。
当然了,也不应该把钱花到那些无关紧要的地方---把钱花出去,变成影响力、战斗力、权力、友谊,都是更好的。
现在,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这个时间点,起义军即将进京,满清即将南下。但自己这个身份,显然并不能募集和指挥军队,自己也不懂那些工作。
这个时间点,西方的航海家们正在不停远航,开拓落后地区。但自己没办法这么做---没人手,不懂行,不知道能在这场景里待多久。另外,似乎这个时代海上也有霸主,郑家的那些人。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总要做点什么。在这个时刻,安全等于停滞,稳定等于腐烂,为了一时的舒适而选择苟且,代价就是家族破败,子孙灭绝...
王赫想到这里后,头脑中产生了剧烈的眩晕感。
原主许多的记忆,浮现了出来。这个人过去的想法、过往的经验、家族和师长对他的教导...纷纷涌现出来,反对王赫的意见。
明确了这些后,王赫闭上眼睛,回想起‘扬帆远航的大船、冒出硝烟的枪管、轰隆作响的机器’、‘在这些力量面前被碾成残渣的整个儒家体系’等内容。
在他这样回想了一阵后,这个身体里许多‘过去的想法、经验、教导’统统碎成了残渣。
王赫举起双手,握了握,感觉自己更好的控制了这个身体。
他随即再次看向了管家。“今天上朝,朝廷说是要‘发行国债’。你怎么看?”
管家随即低下头,表示‘自己不懂’。王赫又继续追问,他便说了些‘商家借债,也只是寻常事情’、‘天子放债,偿还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不知道利息多少,抵押为何,几年还清’、‘如果没有合适的抵押品,说不定是又一个宝钞’之类的话。
嗯,明朝的人,对于‘国债’的理解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王赫挥挥手,让管家离开,随即自己思索了起来。
明朝的纸币发生是很不顺利的。中后期的时候,宝钞似乎还有一定的流通,但是面值几十万贯的那种,差不多也就只能当几文钱用了。
依稀记得...那太监宣布‘发行国债’的时候,是用商税作为抵押?
明似乎是收不上商税的。很多富户,也不是不交,而是普遍拖欠。然后,等有什么喜事,大赦天下,拖欠的税收就可以免了。
然后,有些人会故意‘制造喜事’。发现祥瑞了,假装遭灾了,皇室有喜了,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税不算有利的抵押。但是,如果崇祯身边有穿越者出主意...事情会到此为止吗?
应该不会。就算国债卖的不好,穿越者的知识加上皇帝的权力,要赚钱也有的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