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税法变更(1 / 2)
“那如何进行税法变更呢?”汪锃问道。
“太祖制定的赋税,朝廷对民众收取田税,其中规定凡是官田每亩收税五升三合五勺,农田减少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因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官田)一斗二升。”
秦邦想了想,以往的税收都是来自于农业税收,长此以往,必然不能维持,现在的沿海的农民宁愿去当海盗,也不要去种田和做养殖了!
秦邦突然回想起自己读书的那个时候,隐约还记得要背诵的那一段课文。
那一段课文就讲到了明朝后期的经济捉襟见肘。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明代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致饥兵作乱。饥兵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政府军队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部侵略,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造成税收基数有限的原因是洪武皇帝的财政政策,在其统治期间,确定了税收定额制度。后来也偶尔进行过小的调整,但基本定额从来没有被摈弃。于是以后,不管耕地增加多少,人口又上升多少,生产力进步多少,明代农业赋税始终就维持在这个水平左右。
此外,商业税不断降低甚至在一些地方接近取消的事实是肯定的。但关于商税降低这一点也没有必要多说,因为即便在明初商税很大程度也没有认真征收。商税在整个明代始终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降低不降低都已经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后来因为国库空虚,实在是找不到银两了,又出来一个狠人,要做税收改革,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人物,叫张居正,他的变法,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变动,对于他的功过是非,至今都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张居正改革的方向,用当今的说法,就是农民的税收减少,因为商业的兴盛,应当向汪锃、马雨、蒋大凡这样的人去收税!
张居正变法,很接近“摊丁入目”,就是由向劳动者课税,转向向资产持有者课税,这与今天国家的税政改革方向非常相似。这当然极大地触动了官僚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他们必然会坚决反对,并进行疯狂反扑。
张居正善用,却未能超越。当他大权在握的时候,通过手段厉行税政变革,大体上是可以行得通的。但是,一旦大权旁落,失去手段,立刻就人亡政息了。
张居正犯了与王安石相同的错误,未能及时开启政治体制改革,未能用政治制度固化税政改革成果,未能确保制度的有效行和连续性。张居正未能完成政治体制改革,是张居正变法失败的原因。当然,张居正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张居正本人。
秦邦想,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不管是有人支持还是有人反对,若是不进行税收上的改革,他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不管现在朝廷上是怎么想的,为了大明国能够持续下去,我们必须自己提出进行变革!”秦邦对汪锃说道!
“在税法变更上,我会写一封文书,讲下我们要这样做的目的!”
“只是农业税已经固定!而商业发展刚刚兴起,若是突然增收商业税,会不会导致大家反而不去做商业了呢?”汪锃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个顾虑是正常的,但是商业也并未这两年才发展的,已经有十多年了,一直未有税收,在商业上,你我都知道,由于官员的参与,整个南直隶省,在沿海贸易上,很多官员都获利颇丰,他们当然不愿意把到手的钱拿出来在交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