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一年春耕(2 / 2)
可是,道德这种东西,是很唯心的。你怎么知道这人是小人还是君子,是爱百姓的好官还是盘剥百姓的坏官?
到了最后,就演变成了谁给的钱多谁就是好官,谁给的钱少、甚至不给钱谁就是坏官。这也是东汉末年官场黑暗,吏治败坏,为许多士人所诟病的原因。
至于田租和人口,造假的那就更多了。灾年的时候,是最好做手脚的时候。地方官就大笔一挥,把陈年老账一笔勾销的同时,还会配合地方豪强们压低地价,兼并田地,使得大量的自耕农从官府的册簿上消失,要么成为流民,要么成为佃户。
到时上奏朝廷就说灾害太过厉害好了。朝廷派人来查,一来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来只要和当地的豪强世家们一起窜通好了,你就是想查些什么也查不出来。
当然,也不可能年年都遭灾。普通年份和丰收年,就要学会做账造假了。这里面的学问,深了去了。贾诩宦海浮沉多年,这些套路他是了然如胸。李利年纪轻轻,哪里知道这衙门里面,有这许多勾当。
当初他要清查户籍田地,只是下意识的想知道自己的家底罢了。幸好当时有贾诩给及时劝住了。这真要查了,一竿子不知道要捅翻多少人。到时只怕李傕都保不住李利。
现在明白过来后,李利心中愈怒,却是越发不敢轻动了。他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但这特么的也太黑暗了吧。
李利就暗暗下定决心,不说把水分全部挤出,但以后自己的地盘,自己一定要牢牢掌控最多的信息、最多的人口和田地。世家豪强是汉朝的毒瘤,也是自己未来打击的对象。一定不能放松警惕。
这次李利出来巡查各地,一方面是与各地县长、县令多交流,告诉他们在农事上不得怠慢。另一方面,也是实地考查下,河东的田地到底多不多。有多少是自耕农的,有多少是世家豪强们的。自己心里也好有个数。
至于户口么,慢慢来吧。自己应该还会在河东待很久。以后造假就不搞了,慢慢一条一条的核实吧。该销的销,该加的加。
捏着田地里的泥块,李利心乱如麻。做个太守,比做个将军难多了,任重而道远啊。李利又瞥了眼跟着一起下来,此时远远站在田埂上的卫觊等人,心道,读书人的心,真的脏!
平时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兼并起田地来,眼都不眨一眨。河东多少百姓因此而失去了土地变成了流民?缓解社会矛盾刻不容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