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施政河东(2 / 2)
然后每月所产所售,都必须严格上报,不得有所隐瞒。这是收税的依据,也是控制内外勾结的一种手段。
可就算是如此,也只能控制住铁矿山,却抵不住盐场中的人,私自夹带出来。盐,代表的就是钱。价格再低,奈何这是无本买卖。量大之后,简直就是金山银海。谁人不动心?
那些有门路,有胆量搞到私盐的,都是本地的豪强大户。与河东地面上的官府,各有关系。李利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河东这么多县的官员都给罢免了然后一个人去治理河东。
这会汉朝的官员们,上计都敢弄虚作假,捞钱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都积极得很。不过夹带什么的,李利也没有过多去管,毕竟河东盐场,不只是他有。他只负责管理好自己的盐场,其他人的就随他们去好了。
别看那几家,自诩是诗书传世的世代儒家,但杀起人来,那也是毫不手软的。据报,那几家的盐场中,就经常有被发现的盐丁被乱棍打死,尸体随便一扔,就喂了山中野狼。荒郊野外的,民不举,官不究。李利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天沟集,位于杨县以东,离霍大山不远。这里在数百年前就有人在此聚居了,因山下有一条深不可测的宽沟而得名。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里以前的百姓,就渐渐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伙操着外地口音,面带彪悍的汉子。
乱世中,官员有的挂印而去,有的据城自守,这城外,就彻底乱了套,失去了控制。这伙人也就崛起于那时。趁着官兵不敢出城的机会,他们在外面呼啸纵横,好不快活。直到李利前来河东,他们的伙伴与眼线,纷纷被连根拔起,损失惨重,他们这才藏到了这里来。
盐,是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河东地面上的窝子被李利横扫,他们少了许多下家,但也能忍。毕竟他们主要还是卖往北方。只是河东的各家势力被破灭,他们的眼线和帮手,无形中却是损失不少。再有什么事,他们就得亲自上了。这风险,无疑就大了许多。
天沟集为首的那个,叫赵一锤。生得体貌魁梧雄壮,铜铃大眼,浓眉入鬓。善使一柄铁锤,原名别人都忘了,因厮杀之时,奋勇在先,屡屡持锤击杀对手,江湖上纷纷唤他作赵一锤。
这会赵一锤就正与各位头领议事,他皱着眉道:“李利来了河东,风声如此之紧,日子一天难似一天,莫如便投了韩大帅如何?”
李利整治河东,不但是剿匪,也把官场上一些掾吏在慢慢更换。其中就有赵一锤他们所勾连的。这样一来,无疑是斩断了他们的双臂。信息不再通畅,人手也越来越缺乏。每个月所能获得的盐,也越来越少了。
以前有了内应,他们要么购买夹带出来的,要么在内应的通风报信下,抢别人的。现在这两条路都不怎么好走了。所以他们想着,去白波谷,投白波帅韩暹算了。
令人讽刺的是,造反起家的白波贼现在却不干这种杀人越货的勾当了,他们现在在几大贼帅的带领下,安心的在各山谷中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