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王氏彦云(2 / 2)
王凌听了,心中就是一跳。这刚帮着夺了个南城,回报就如此之快么?直接天上掉馅饼,县令一职就这么砸到头上来了?
王凌心中欢喜,却是辞道:“宋公、王公德高望重,精通俗务。小子何能,安敢在二公之先?”
张辽笑道:“我方才已经询问清楚了,宋公、王公不愿出仕,所以才向我推荐了你。对了,让你兄长好生休养,等太守到了,未来必有擢用。”
王凌一时之间,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宋翼和王宏在远处静静看着,只是笑而不语。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老了,也是该避路,让小子辈出一头地了。
祁县在王家的帮忙下,被河东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尤其是县令等人都逃走后,城中压根就没有能够组织起什么像样的反抗。当大军涌入城中之后,喊杀声就迅速的小了起来。不一会,就有军将纷纷来报,说是已经拿下四城了。
张辽就让王凌接任县令,出面张榜安民,自己这里却是封锁四门,不让走漏了消息。然后就拿起地图,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就对王凌道:“彦云,王家有没有子弟,熟悉京陵的。”
王凌就笑道:“我便熟悉。”
王凌倒没有说假话。汉朝的士子们,在出仕之前,基本上都会出门游历一番。或远或近,或长或短。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出门主要是为了印证自己一身所学,到处去拜访大儒名士,交流学术,然后结交各地的才俊。与此同时各地不同的风俗和景色也会丰富他们的人生,开阔他们的心胸和眼界。
可以说,从汉到唐,读书人都是能文能武,崇尚游历和勇武之风的。从班超的投笔从戎到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们的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汉朝儒将辈出,而唐朝边塞诗人盛行。直到了宋朝,这才画风一变,变成了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名将狄青甚至因此郁郁而终,汉人于是开始渐渐走下坡路了。
王凌少年之时,也曾经到处跑,当然他没有跑多远,就并州和司隶走动了下。因此他与河东的贾逵和河内的司马朗关系很是不错。他说对京陵熟悉,那是真熟悉,常去那里游玩,怎么可能不熟悉。
张辽听了,就拉过王凌,仔细问询起来。王凌心思聪慧,便道:“将军可是要对京陵用兵?”
张辽笑道:“正是如此。”
王凌就笑道:“既然如此,我有一计。可书公文一封,用祁县大印,再着人送往京陵。就云闻河东军至,特遣王氏前来劳军。京陵等县俱知我王氏与李将军不和,必中此计也。到时将军便可趁隙夺城了。”
张辽听得眼前一亮,嘿。这王彦云还真不错啊。满脑子坏水,正合我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