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兖州形势(1 / 2)
却说吕布和陈宫、张邈等一齐出奔至徐州。曹操遂拨定陶,而后分兵平定诸县。曹操本来就是兖州之主,吕布这一走,诸地更是不用曹操去操心,自然有人跳出来改旗易帜,复归曹操麾下。
仗打到这会,胜负已定。接下来应该就是要准备善后的事了。让将士解散回营得到休息。让地方官员安抚百姓,存孤恤寡,使得地方安宁,百姓休养生息。但曹操仍然不肯罢手,他对诸人道:“吾与孟卓,自幼订交,历经患难。不意为一小事而叛吾。吾深恨之,今孟卓虽东走徐州,然孟高仍在陈留。吾誓灭之!”
众人苦劝不止,曹操遂至陈留,提兵围雍丘。张超闻曹操来,自知不敌,便出城相见,对道:“孟德何相逼如此?吾愿献项上人头,望孟德能网开一面,放吾族人一条生路。”
曹操默然良久,乃道:“汝之头,吾自取之,何须汝献?”言罢,不待张超回复,便拨马回营。
张超回城,面如死灰。他不怕死,但他和兄长张邈的家小和族人俱在城中,看曹操现在这架势,分明是要斩尽杀绝,把张氏一族满门屠尽。这却是张超所不能接受的。想了半天,便忙召来心腹,让其试试,看看能不能冲出城去,如果可以,就把家小送出城去,然后自己死守雍丘,与曹操周旋。没了后顾之忧,张超就什么都不怕了。而且雍丘被围,张超相信兄长张邈知道消息了,一定会想办法前来救援。就算兄长张邈来不及,这兖州境内,他也有一知己好友,能对他伸出援手。
这人便是东郡太守臧洪。臧洪其父,是前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旻。熹平六年时,臧旻、田晏、夏育三将分兵三路,出塞几千里以击鲜卑檀石槐,结果三路大败,三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南匈奴单于屠特若尸逐就也因此战重伤而死。这一仗,让朝廷勃然大怒,遂槛车征三将下狱。
臧洪十五岁时便因其父的功绩被拜为童子郎,他打小就长得体貌魁梧,读书成绩又好,在太学里非常有名气。后举孝廉,与刘繇、王朗等同时外放为县长。中平年间,黄巾乱起,臧洪遂辞官回家,因他是广陵人,遂被时任广陵太守的张超聘为郡功曹。从此,与张超订交,成为知己好友。
而关东反董联盟的成立,也与臧洪脱不了关系。当时董卓弑帝,自行废立,臧洪知道后就劝说张超:“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虎视,此诚义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动桴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唱义,不亦宜乎!”
于是张超就带着臧洪去陈留见兄长张邈,又把臧洪先后推荐给刘岱、孔伷。众人与臧洪皆相亲善。在酸枣会盟时,臧洪更是登坛代表诸侯,向天下和三军将士宣读了誓词:“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史载臧洪那是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只可惜后来大家各怀心思,嘿嘿,这联盟没多久就各自散场了。
当时的张超留在陈留他兄长张邈这里,心里尤有不甘,就派臧洪去幽州见刘虞,想利用刘虞宗室的影响力来举行大事,结果臧洪到了河间的时候,刚好袁绍与公孙瓒大打出手,道路不通。臧洪没法子,就滞留在了冀州,袁绍知道臧洪之才,奇重之,遂命臧洪为青州刺史,后又命臧洪为兖州东郡太守,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