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三国之王者降临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匆匆一年

第二百四十二章 匆匆一年(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婚宠100分:老公,强势宠  我的绝色美女特工老婆  道战有我  无敌造神系统  兽世迷情:美男,撩个人生呗  重生末世:我为人族守护神  别以为假小子很好惹  成为最强从挨打开始  随身空间:末世女穿七零  时光知道我等你 

却说幽州公孙瓒与袁绍、阎柔等大战一年,因战争而荒废了农事。导致幽州又旱又蝗,谷价飞涨。从刘虞时期的谷担三十钱,涨到了二百钱还不止。幽州缺粮,公孙瓒不想办法购粮以平谷价,以息民怨,反而到处搜刮钱粮,以为战备之资。于是民间怨望四起。

公孙瓒又恐交易不便,而深宠商贩,大给商贩方便之门。自驻扎在易京之后,因幽州烽火四起,公孙瓒虑有非常之变,于是便筑高台,退左右,男子七岁以上不得入自己大帐之门,连侍卫、文书、传令,都全部换成了妇人、姬妾。这么一搞,宾客疏远,谋臣猛将亦不得近身,于是人心稍散,公孙瓒到下半年也很少出来打仗了。

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公孙瓒给出了个答案:“我昔驱叛胡于塞表,扫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从这一番话,就可以看出来公孙瓒这一年来思想和心态上的转变了。他自己说当年他带兵横扫胡骑、黄巾的时候,觉得天下他一个人就可以平定,到了现在一看,哦豁,这天下大乱才刚开始呢,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之内。既然这样,不如多存点钱粮,筑个乌龟壳,然后好生种田,慢慢来观察天下的变化。

公孙瓒当年的壮志豪情,锐意进取,全然不见,只剩下了个面对汹汹大势,不知所措的可怜军阀。

这就是东汉末年天下诸侯们的通病,总想着搞事情,但坚持一阵,要不就是被人给灭了,要不就是觉得势头不对,自己放弃了。这或许就是历史上为什么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的原因了吧。因为到了后来,一直初心不负,坚持着不放弃当初理想一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除了曹操也就是刘备了。事实上曹操也没说错,最后他和刘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成功了。而当时实力远超他们的诸侯们,早就已经消亡成历史的尘埃了。

此番话传到了李利耳里,李利不禁愕然而笑:“吾以为公孙伯珪当世豪雄,谁曾想却又是一个董卓。”

董卓当年畏惧关东诸侯联盟,也提前在郿县留下了后路,筑郿坞存放大量金银珠宝和粮食,然后说能平定关东就雄踞天下,若失败了就守郿坞享乐到老。看看,这和现在公孙瓒说的有什么本质区别?全都是一个路数。

一个势力在失去了进取心之后,堕落败亡得是非常快的。因为他的心思已经不在正经事上了。董卓如此,公孙瓒又如此,却是让李利心中警钟长鸣。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学董卓和公孙瓒。在这个吃人的乱世,面对艰难只能迎难而上,若选择逃避和放弃,那铁定就只有死路一条。千万要引以为戒啊。

回到长安述职之后,李利并没有停留多久,就又回到了并州。其实他并不想这么早去并州,在李利看来,长安这边隐患还很多,好多事情还没有处理顺。比如段煨和张杨和韩遂,这三大独立军头,让李利每每想起来,都是如鲠在喉。

枹罕的宋建被扫平了,韩遂也一直没动静,这长安城中安静得让李利有些害怕啊。只是没有办法,他现在是外任官,没有足够的理由,他是不可能长期滞留在长安的。临行,李利嘱咐又嘱咐,让叔父李傕提高警惕,随时要有一颗忧患之心。

至于李傕有没有听进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刚要造反,皇帝居然跟我拜把子 大秦:开局抬棺进谏,祖龙麻了!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 血色黎明 水浒粮草小兵甲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站奴 大明小相爷 飘飞的残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