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批阅(1 / 2)
“听说此次陈世卿大学士出的题可是难到不少士子。”
“不是分了南北卷?莫非南卷也一样是考伐辽之战?”
“过几日便出来了。”
考完,自然少不了互相对答案的,不过这时姜桓舒舒服服地回到家泡热水澡,完全没有和其他士子“同流合污”的打算。
话说七千举子回去,大半拿捏着进膳的人都立刻喊了酒席,填饱了肚子,再就是立刻淋浴,接着就呼噜大睡。
这半日会试,所有人都筋疲力尽了。
第二日到中午,举子才陆续醒来,姜桓睡得很好,上午才用了早点,就见着贡店里已张灯结采,提前有着吉贺。
才想着休息一下,不想苏寅和付钟就来了,说是对文。
半个时辰后,两个人都有些恍惚,付钟脸色苍白,默默盯视着姜桓,许久才说着:“这论闻所未闻,我却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姜桓微微一笑,这其实不算什么高论,后世这样的文章说不上多么出彩,只是高出当前时代半步,就立刻成为“划时代”的高论,属于青紫文章,也就不奇怪连镇运玉印都压不住这文章“冒青气”。
京城四子,考这一届的有三位,都各自有擅长的领域,却独独没有人像姜桓这般,经义,策问,还有文章,全都无懈可击,甚至有时能够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会试完了,按道理,大约十几天就会公榜,再过大约数日,皇帝就会召开殿试,这殿试其实就算走过场,和在场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却是再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若是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那就少不了在殿试上下功夫。
一甲三位,二甲三十位,三甲三百位,当然这时前朝鼎盛的时期,才有择优“三百三十三”,暗合天道之数。
本朝科举开三年,取士从来不过百,有人说是太祖过苛,不过这也有战乱初平的缘故,皇帝即使想取士,也一时间没有什么良才。
皇城·贡院
外面种种议论,被厚重的贡院隔离,连丝风都吹不进来。
大殿灯火透明,只有沙沙宣纸摩擦声,偶有一些交流声,案桌之后,都是认真阅卷的人。
主考官陈世卿和监考道君只是静静看着。
三殿正副考官、监试巡吏、阅卷官,有上百人,紧张有序忙碌着。
初选还是按制废黜,没有答完,或者明显质量很差,都可罢黜,可到了举人层次,敢来应考很少出现直接废黜的卷子,卷虽七千卷,可只有二篇文章,文字量还不算大。
考卷就很快分类叠放,罢黜的有三百卷,因题少卷薄,堆在一起不过三尺高,这就是废卷,除非开印时,文气突出引得复查,否则不会有人关注。
再选就是挑选出合适的卷子,有资格阅卷的,都是百张卷子一叠,按照甲、乙、丙、丁分成四叠。
丁卷就基本上是落榜了。
甲、乙、丙三叠,算下来有三千一百五十卷。
陈世卿看着分完,再扫看下面正副六位监考官,定了定神,对着监考道君说着:“初选已毕,还请道君开启法禁。
道君不语,伸手在玉印一按,道域尚在,无声无息解开了文气禁制,并且加持使之现世。
“轰”闷雷滚动,就见白气自每一份文卷上冒出,这已不是泉喷,而是大浪潮汐涌起,惊涛骇浪一样扫过。
白潮滚滚,文气似海,淹没了整个大殿,接着喷薄冲势方止,各归本卷,飞速升华着气色,由白转红,由红转黄
映得整殿金黄,万卷涨势才缓,大半都渐渐停滞了,只有小半向着青色攀登。
众人选卷时就已有了预料,亲眼看见,还不由目炫神驰:“这一届,惊采绝艳,积累深厚甚多……真是可畏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