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尚武精神(2 / 2)
见到毕茂康,王简也很是高兴:“哈哈,一别数年,爱卿别来无恙啊。”
王简此行就是为毕茂康而来的,至于在书院内惹事,用王简的话说,“那些读书人,整日里吃饱了撑得没事做,他们就是欠揍。”
“托皇上隆恩,老臣一切都好。”
王简又亲切的道:“老毕呀,不是朕说你,你这学政当的并不称职啊,那些士子,依朕看都是些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皇上,年轻人多少都有些自命清高,原也不是什么坏毛病,他们冲撞了皇上,老臣在这给他们向皇上赔礼了,还请皇上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王简笑道:“你倒是护短,你们书院的这些人可不像你,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差了,朕刚才只不过是替你教训了他们一番。”
毕茂康道:“能得皇上的亲自训诫,若能成为天子门生,也是他们的福分,不知皇上可愿收下这些学生?”
王简心想,这也是个老狐狸。
古代讲究天地君亲师,自从武则天扩大科举,开创殿试,收天下士子为天子门生,这就与士子们形成了一种类似血亲的关系,使得天下的士子们对武则天更为忠心,朝堂上也因为加入了更多的寒门子弟,一举打破了以世家大族为首的贵族集团垄断朝堂的格局,武则天这才能放手改革。
现在毕茂康想让王简收这些书院的士子们为徒,一来可以使王简尽快的收复济南府,乃至整个江北士子们的效忠之心;二来,四大书院成了皇家的书院,对于士子们也是难得的机遇。
王简虽然看不上书院里那些被八股洗脑的读书人,可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份子,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肯定比寻常的老百姓要强很多倍,于是也爽快的认下了这门关系:“恩,朕将他们先丢到大牢里关一晚,去去他们身上的娇气,说不定日后有大用。”
王简并不打算把那些人送去清营,而是想吓唬吓唬他们而已。如果能够剔除掉那些胆小怕事的,最后留下来的肯定是些才华相对出众,意志也强于常人的,这也是他变相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得必有失,能不能挺过这一夜,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王简又上下打量了下眼前的老头,虽然有些消瘦,可眼中泛着精光,整个人站那很精神,“恩,不错,你身体好就好,朕还要启用你,有大事要你去做!”
毕茂康知道大明正是用人之际,也不推迟,他道:“为皇上分忧是为臣的本分,不知皇上有何吩咐?”
“朕从京城带过来一个洋和尚,是个制造兵械火器方面的好手,朕想命你为正,他为副,替朕建造更多的武刚车和神飞炮,地址朕已经替你们找好了,就城后在历山。”
王简自然不放心将自己核心的技术交给一个洋鬼子,他们只配贡献自己的火器技术,而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还得是大明的人。
于是,他又提醒道:“记住,你才是正职,那些洋人,你只能用,不能信!”
毕茂康郑重的点点头,他知道很快大战将起,而平定乱世的,一是钱粮,二是兵械,而对于兵械在战场上所发挥的作用,没人比他更懂的了,他点头答应下来,准备等皇上离开书院后,就联合其他人,着手筹划这一切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