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二娘(1 / 2)
甫君凌听下人说,这几日,她每日晨起都去给父亲和母亲请安行礼,可是父亲不愿意见她,只说自己忙,不便见她,日后免了这礼即可。倒是母亲,常常留她说话,要她不管缺了什么都要说,下人们若有不好了也要直言才是。
其实,甫君凌心里明白,母亲把二娘带回府里,父亲是不乐意的,可又不好直接驳母亲的回,只好装作不知道,从不过问二娘在府中的一切。
甚至自己听母亲身边的执事大丫头说,父亲告诉母亲,十几年前,他就曾对二娘说过,只要她想再嫁,父亲会认她当妹妹,风风光光把她嫁出去,可是二娘却一直不肯松口。
甫君凌望着一脸慈善的二娘,一身淡黄色的曲裾深衣,领口和袖口上滚着乳白色的茶花花纹,一头秀发束成高耸的峨髻,髻上裹着一条素色山谷巾,清秀的脸庞,瘦削的腰身,几乎与他十三年前第一次见她时没有两样。
那一年,甫君凌只有四岁,有一日,一个女子,拿着一枚残缺的碧玉佩,找上了他家。甫君凌至今还记得父亲看见那支断佩时的神色,先是满眼的不敢置信,随后脸色一片煞白。
那个女子叫阴女荀,十八岁,一身荆衣布服,一张清俊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大眼睛,因为太过瘦削,更显得那双眼睛格外的大。
后来甫君凌才知道,阴女荀与父亲竟是有婚约的,那还是爷爷年轻时,一次在一个叫平阴的小镇发生意外,险些丧命,幸亏阴女荀父亲拼死救助,才得以活命。
爷爷为报答阴家救命之恩,遂与阴家定下了这桩亲事,当时爷爷取出一枚随身的碧玉佩,一折为二,作为日后相认的表记。
后来父亲长大,爷爷还专门派人去寻过阴家,却不料平阴几年前闹过一场大瘟疫,镇上的居民十死其八,幸存的人也早就逃命去了。
而阴家,据镇上的人说,全部死于那场瘟疫,无一人幸存。爷爷虽然难过,却毫无办法,只得罢了,却不想就在父亲跟母亲成亲后六年,当初阴家的女儿出现在甫家的堂上。
当时爷爷还健在,对这桩亲事,本着人无信不立的态度,极力赞成父亲娶阴女荀,即使父亲已成亲六年,儿子也四岁,也极为抗拒这桩婚事。
可是最终父亲终归没能拗过爷爷,阴女荀还是进了甫家的门。过门那日,母亲赌气带着自己回了皇宫,后来听人说父亲那晚也是喝得酩酊大醉,竟在花园里的假山山洞中睡着了,害的整个府里的家丁丫鬟灯笼火把闹了半宿。
第二日,阴女荀就不顾爷爷的劝阻,坚持搬出去住,父亲就在城外找了一处宅子,又买了几个人过去伺候,每月定时拨出些钱来送去,自己从不踏进那个宅子一步。
那年自己同母亲在皇宫里住了足足半年有余,父亲几乎每隔几日就进宫一趟,向母亲赔罪,想接母亲回家,可是母亲却不领情,最初时连父亲的面都不见,后来在先帝的一再劝说下,才勉强见他一见,最后还是太后出面,才把母亲劝回了家。
母亲回家一年后,父亲就被派去驻守怀朔,母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纵然父亲时常写信回来,纵然有自己为伴,可还是寂寞难耐,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父亲的这个侧室。
或许是见父亲从不去探望她,而她也从不来府上罗唣,母亲的气比起一年前父亲被逼娶她时消了不少,有一日竟然破天荒携了自己去了她的宅子,就是那一次,彻底改变了母亲对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