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西游的解读(2 / 2)
《亮剑》这篇小说,方兴是需要修改很多地方的。毕竟蔚蓝星的历史轨迹和地球十分相似,但不同之处也有很多。方兴的前身只能说是一个安分稚嫩的学生,他对于蔚蓝这个世界的了解实在太局限了,基本不关心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所以在方兴改编亮剑的时候,卢丽丽在一旁给了他很多的提示。
虽然方兴一开始就点明了这是一本虚构历史框架的作品,但书中不同思想元素的激荡,也在读者人群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不过总体来说,故事情节中李云龙性格中的英雄主义和桀骜不驯、战争中的逆向思维和颠覆性战法,无处不彰显这一位开国功臣的离经叛道。
赵刚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理想主义者,那种与李云龙就像秀才遇到兵一样的情节矛盾处理,让无数的读者拍案叫绝。
俩人一路磕磕碰碰可仍然相处默契,最终轰轰烈烈的把独立团带上了王牌军队的道路,这让读者们深深体会到了那种成长的激情岁月。
读《亮剑》,会发现人物形象是三维的,既有特定时期兽性的一面,又有鲜为人知的人性化一面,正面形象也好,相对反面也罢,所有人物都是血肉之躯,都是生活中确有的原型和真实,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亮剑》在《读者》中的连载,故事情节已经到了建国之初的时间段了。
接下来的大纲风格,也将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方兴并不想修改之后故事的大纲。
他知道只有悲剧性的结局,才能彻底承托出“亮剑”精神的伟岸之处,才能让读者们进行深刻的思考,最终烙印一种军魂、深刻一种民族气节。
这也是方兴喜欢《亮剑》的最重要的闪光点。
--
燕京的蔡文华在从杨东平那里知道“唐宗”的大致身份之后,感慨非常啊。
这些年来,有多少老一辈的人,都退居了幕后,过起了隐居生活。
这位唐兄能够在《星刊》最困难的时刻,拿出如此水准的作品,不论是否愿意透露姓名,唐兄都是南派的英雄啊。
想想当年,蔡文华也号称是南派最具文采的一员。
这些年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学校和南北文坛的事情上了,让他无暇投入文学创作之中。
自己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了,也该把担子交给下一代了,宋之章这些年已经得到了南派大部分人的认同,他也可以放心的把任务交给这个徒弟了。
打定主意后,蔡文华开始燃起了创作的巨大热情,自认不凡的他,早就看着《西游记》眼红万分了,想着或许自己静下来,也能写出如此恢宏巨着。
2001年7月10号这天,执掌燕京大学14年的蔡文华先生宣布退休,他的得意弟子宋之章接任燕京大学校长职务。
同一天,燕京大学在内部成立“西游文学研究会”,开始全面的进行对《西游记》文学性质的解读,一篇恢宏巨着在整个南派的推动下,不断扩散着它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