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少年中国说(1 / 2)
话都让弥歌这个臭小子说了,陶仲濂还能说啥?
陶仲濂今天的饭不仅吃的没滋没味,就连一辈子教书育人的那些成就,也产生了一种糊里糊涂的模糊感。感觉一切变的不真实了。
--
《诗词大会》的第三轮对决,场地更换到了乌镇。
乌镇的枕水人家,自是别有一番韵味。这一次,节目组租用了几条游船,在这迷幻一般的水乡间游荡,带领大家欣赏夜景。
弥歌则特立独行,自己租了一条小游船,走在大部队的前面。其他参赛选手们虽然嫉妒的牙痒痒,可弥歌得到了节目组和评委团的一致允许,他们可没这种能量。
一众评委们紧跟着弥歌的小船,都期待着前面能早点写出诗词,让大家一睹为快。至于身后的另外两条船和周边的风景,评委们根本懒得关注。
米娅很喜欢这里,弥歌也乐得陪着她游玩。
这一次的比赛时间定为2个小时,弥歌直到时间快到了,才施施然的写下了新的抄袭之作。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陶老头,别瞎想了。如果人情实在推不过,那就把这首词交给你说的那两位,他们应该能看的懂。”弥歌写完之后,对着身旁发呆的陶仲濂说到。
陶仲濂这才恍若梦醒,再次审视起了这首词。
上阙以景如情,道尽人生如梦的真谛。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人生的须臾即逝。
下阕抒发了知己难求,点明了恬淡寡欲、乐天知命的闲情和快乐,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足以聊慰人生。
整篇虽然有些消极隐退的味道,但是那种“乐尽天真”的朴素追求,却让人不免沉迷其中。
一众评委们非常乖巧的闭上了嘴巴,他们完全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个带着面具的年轻人。任谁也不敢相信,这首《行香子·述怀》是他的作品。可是在此情此景之下,谁又没产生一点退隐归乡,做个闲人的冲动呢?
陶仲濂和皇甫文山相视一眼,都叹了口气,开始欣赏船外的静溢的景色。
评委们安静的给出了分数,谁也没有开口评头品足。因为大家到了这个位置,全都明白“鹤立雪上”的道理。
米娅看到这首词,多多少少有点迷糊。她不明白,为什么弥歌总是那么宅,一点也不像个少年,就连诗词也写成这样。
--
《诗词大会》的举办现场,是不允许其他人进入的。
当赵志敬收到节目组的通知,京都电视台杀进前四的时候,整个人都跳了起来。然后在酒店的屋子里窜来窜去的大喊:“赌对了、赌对了啊。哈哈哈哈~”
--
同样,前四名的电视台代表队需要进行名誉之争,进行最后的排序。
弥歌此时已经没有了任何兴趣,想要拉着米娅上岸,直接退出比赛流程。
“臭小子别走,就当给我一个面子,给《诗词大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陶仲濂拦下了弥歌说到。
“有这个必要么?《诗词大会》又不上电视,何必在乎圆满不圆满呢?”弥歌眨着眼问到。
“有必要。”陶仲濂认真的说道。
“当然有必要,弥兄弟可以不在乎这个节目,但是你得平复我们这些老头子的心。这个要求不过分吧?”皇甫文山也站出来说道。
游船上的其他评委们虽然和弥歌不熟,但这个时候也大声的喊道:“就是,你小子不能走。”“对、不能走。”“文山说的好,否则老子意难平。”“不能走,你走了我们还玩个屁啊,不如跳河自尽了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