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回家(2 / 2)
在后续的日子里,阿香的父亲,即素察老人那边庄园里的一家人,也轮番地到医院里不断地探视着,为阿香和亦农送吃送喝的,组成了当下最为坚定的后援团。女儿阿湘也请假三天,来到素攀武里,陪在了母亲和病床上的父亲身边。
按照医生的嘱咐,大哥亦农担负起照顾二弟的主要工作:每日要清理病人的大小便,擦拭着身子,为的是保持病人身体的干净和清爽;给开颅修补后的大脑定期地抽水,须保持颅内正常的脑压;不定期地从肺部吸痰,须维持心肺周边的清洁和健康;每日五次或以上的更多次,给昏迷中二弟的手臂、大小腿和脚掌做着按摩,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病人的肌肉出现萎缩。
一个星期以后,无意识的颂猜倒是非常地配合,他神奇地恢复了自主的呼吸。这个时候,大哥又可以往二弟的胃管里灌流汁了,从最开始时的一天一次,至后来的一天五次。事无巨细地,亦农都在细心地操作,不敢有任何地松懈。
有那么几次,巴裕大哥和素察老大家里的其它人,想把颂猜的大哥替换下去,让他回家可以休息一下。可是在这个时候,大哥却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我可以做的,我不觉着辛苦。一点都不辛苦!你们让我接着做吧?!不让我做,我会非常非常难过的。我将没办法赎罪!
颂猜的身体在大哥和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各项机能正在迅速地恢复。十天过后,心跳和血压已然全部地恢复了正常。再过了一个礼拜,连医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病人头顶那个十公分直径的圆形伤口的边沿,刀口正渐渐地愈合和结疤。剃光了头发的头皮之上,也已长出了一层毛茸茸的黑发。
在中国的浏阳方面,工伢子被找到的事情已经无法隐瞒。除了母亲大人以外,大嫂,满舅妈,秀云和晚辈们,都已知道了这则既令人兴奋又让人悲伤的事件。最终,还是满舅亲口向阿姐报告了“您的二儿子在泰国被找到”的消息。老母亲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肯定是悲喜交加,又差一点点昏阙了过去。
十月三十号的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为了孝敬三位老人,亦兵请得满舅和舅妈到大哥的家里面,与母亲大人共进晚餐。大嫂做了一桌好菜,亦兵却备好了两瓶上好的“浏阳河大曲”。边吃饭还边自责,满舅最终还是多喝了一点。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阿姐哭诉道:“那个化生子呀,宁死都不愿意再看我一眼啊!”……呜……呜呜……
当晚,满舅就醉倒在姐姐和大外甥的家里面。第二天清晨,太阳才刚刚地升起,大嫂走到满舅睡着的房间里查看,发现老人家已经长眠不起。满舅的亲姐姐哭诉道:“亲爱的弟弟啊,其实……你无须这样的!”又一次地,老姐姐流下了伤心的血泪。
满舅刚刚升天,十月三十一日的早晨八点,身在素攀武里病床上的颂猜,却突然间醒了过来。看见二弟终于醒来了,大哥当然异常地高兴!他眼含着兴奋的眼泪,赶紧打个电话给三弟报喜。哪知道与此同时,三弟跟大哥报告道:“满舅他昨晚走了。”
医生认为颂猜的身体已无大碍,关键是今后的记忆力和智商,需要慢慢地恢复了。两天后,老大亦农赶回了湖南。
听到妻子说出了家乡发生的噩耗,颂猜决定回乡奔丧。当然,他也可以提早回家看望年迈的老母。阿香决定带着老二一同前往,至于刚刚满月的老三,就留给继母蔡老师和阿爸照看了。这次老三出生以后,阿香妈妈没有了奶水。所以,离开一阵没有太大的问题。
候机厅的广播里响起了可以排队登机的指令,坐在一旁的颂猜依然发着呆,儿子响响也跟在一旁在发呆。响响发现,阿爸这次生病以后,脾气比原来好了不少。所以,熊孩子跟学起阿爸了,你笑我也笑,你发呆来我也就发发呆。他觉着,这个样子蛮好玩的。
站在身后的阿香,小心地整理了一下丈夫头上的护理网罩,俯在颂猜的耳边轻声问道:“梦醒了没?我们可以出发了。”
这一天是二零零六年的十一月七号,中国农历节气之一,立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