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为难(1 / 2)
环彀之诸臣,八斗不如矣!
听到这句话,两仪殿暖阁的群相瞬间也坐不住了,刚才的太子才学虽然高越,但也只是不痛不痒的赞赏几句,而皇帝陛下现在对这一篇案卷说出如此高的评价。
实在是异事!
贞观四年的宰相有谁,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位重臣那可是奠定盛世之基的存在,另外的高士廉、长孙无忌哪一个不是影响后世的名臣,萧瑀更是三朝元老,魏征这个大喷子更是堪称贞观之治有其一半功劳。
好吧,就算按照陛下所说,他们是那另外的二斗。可是其他的朝臣难道不厉害吗?
因为李世民环彀之诸臣,将所有的朝臣都包含了进去,那么......除了帮人写的寒门士子,还能有谁?
“陛下,此人为何人代写?”萧瑀闷哼了一声,年迈的身子从胡凳上缓缓起来,慢步走到李世民身边,伸手接过了这份案卷。
先前他还有些不满,陛下所言太过。可是当他看到这份案卷之时,甚至将手杖也扔在一旁,小声的念了起来。
这篇案卷的辞藻并不华丽,反倒平平无奇,但却充满了朴实,字里行间皆是治国之策。书写的每一个条陈在他这个宰相看来,也顿时豁然开朗,积弊的朝政竟然可以这么做。
得此一人,胜过王绩之类的才子不知多少倍。才子易得,而如萧何、房玄龄这等治理山河的人才,想要得到实在太难太难了。
萧瑀轻叹一声,时光冉冉,岁月如梭,他已经年迈的走不动路了。看到有年轻的新兴人才在他的目光下拔擢,固然欣喜,但是心里总有些淡淡的失落之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老冀却难以伏枥......
“属于我们的时代终将落下,叔德......”萧瑀浑浊昏暗的目光渐渐明亮了起来,似是看到了数十年前那个站在皇宫外的千牛备身,那个身影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可是如今也不过是在大安宫里萧索的一老头。
叔德,便是太上皇李渊的字。只不过,记得这个字的人要不埋在黄土下面,要不早早的忘记,不敢直称其字。
说罢,他将这份案卷重新递给李世民,坐在椅子上,开始闭眼思索了人生。
接下来的这份案卷,在宦者的抄录下分别递给了众位宰相。在留白处虽然署名的是皇三子李恪,但任谁也明白定是有人代写。
皇帝陛下的目的很明白,提前给诸位大臣打个招呼,这位人才他今后将会着重培养,以期大用。
时间缓缓流逝,等到他们审阅完毕之后,暮鼓已经响了三遍,大殿左右的高脚宫灯也有内侍添了几次蜡油。
“陛下,此次案卷皆已审阅完毕,若无其他事情,吾等就先行告退。”众位宰相互相看了一眼,说道。
今日乃是庆功宴,纵然后续之事颇多。但总归不能扫了兴头,李世民向来是个宽厚的人,不会像后世的朱元璋狠狠压榨官员。
所以,在他们请求告退之时,便随即同意。
老太监王振将众宰相审阅后评价尚可的案卷整理好后,堆积在皇帝的案牍上,亲自执着宫灯,小心伺候着。
可是.......正当李世民沉浸在审阅案卷的酣畅之时,他突然好像想起了一件事,轻声咦了一声,便皱着眉头,仔细回想。
这才想到,在进行宴会之时,太上皇似乎说过他也要写一篇......
虽然当时当做笑言,并没有在意,但是现在想想心里还有点期盼,到底太上皇写了什么?
但是李世民翻来倒去,却没有看到太上皇写的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