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万事俱备(2 / 2)
世家的兴衰可以靠诸侯暗中操控引导,但绝不可能因为一朝一夕的命令就产生变化,在这一点上,江东乃至整个汉土之上的世家都不会允许哪个诸侯开此先例,除非诸侯有着无懈可击的理由。
孙策遇刺并不算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
此时虽然于私对于孙权来说是扳倒顾氏的合理借口,但大义上来说,曹操与吴郡顾氏联合,而曹操现在才是汉廷的一方,虽然大家都知道他不过是挟天子令诸侯,但也不是孙权能碰瓷的。
若是刘表、刘璋这种刘氏宗亲站出来指责领土上的世家勾结曹贼谋害了自己身边人,想要处理掉参与其中的世家,这并不会有太多阻力,毕竟世家也不是傻子,都知道曹操和天子现在是怎样的关系。
但是孙权就没这个资格了。
孙家的立足本身就缺少法理,曹操最起码明面上还占个汉廷,孙家不是汉室宗亲,又没有扶汉之心,和曹操比起来,孙家才更像汉贼。
但是在与刘备结盟之后就大不相同了,扳倒顾氏之后,孙权便立刻举出扶汉讨曹的大旗,有刘备这位皇室宗亲的佐证,孙权站足了大义,其他世家也说不出半个“不”字来。
当然,与刘备结盟一事不能在这时散布出去,毕竟孙权之后还要攻取荆州,要是消息被散播出去,刘备身在荆州该如何自处?孙权虽然不能算是忠厚人,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不会为之。
孙权敢肯定刘备一定会离开荆州、前往益州的,自己之前的话已经在刘备心中种下了欲望的种子,再加上有刘表的怀疑与不重用来浇灌,这颗种子很快就会发芽。
刘备不可能忍受“一州之地”的诱惑,一个不顾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是可悲的,幸运的是刘备并不是这类人,想要推行仁义,那么就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任何行为都是仁义的。
孙权清楚这一点,也清楚刘备肯定也是这样,刘备在历史轨迹中本就会攻取益州,自己只不过是想让这一天早日来临而已。
孙权相信以自己对历史的先知以及对江东英才的人尽其用,会使江东的势力比原本轨迹中发展的更快,而没有世家的掣肘、取消世袭领兵的制度之后,江东军进攻战的战力也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这样一来,孙刘两家的势力都会扩大,对日后联合讨灭曹操也是一件好事,现在的曹操正在北方忙的焦头烂额,若错过了这极佳的时机、等曹操彻底站稳脚跟之后,无疑会丧失很多机会。
总不能指望未来的赤壁之战一定胜利,孙权担心自己这个变数会改变未来本一定发生的事情,就比如赤壁之战,孙权不敢肯定到时若仍有赤壁之战,自己还能不能取得胜利。
永远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事物之上,孙权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需要趁着曹操无暇南顾的时间里,尽全力发展自身,也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给前世自己同样一直喜欢的季汉指出一条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