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制盐之术(2 / 2)
最后,一番交谈之后,这名叫牧健的少年带领着贺小安几人去他家吃饭。
“你家里这里有多远?”阿骆问道。
“大约一两里路吧”少年边说边上马。
“那你的这些羊怎么办?不用赶回家吗?”贺小安见他径直往前走了,便问道。
“无妨,我在傍晚的时候再来这里赶回家就行。”少年头也不回的驾着他的小马往前走去,魏焘将贺小安拉上马背,跟在后面,朝着少年家走去。
这个是一栋木结构的房子,有两层高,建立在一处坐北朝南的山坡上,看上去有一些年代了,外立面受到风霜的侵蚀而泛黄,木头有些变形却依旧很坚硬。草原上很少见参天大树,所有要修一座这样的房子也是十分不易。
“阿姆,我回来了。带回几个从东边来的客人,他们要去掖庭城。”少年下马对着房子里的人说道,这时从木屋里走出一位手里提着竹篓的妇人,大约三十多岁,头上戴着一条白色的丝巾,缠着在脖子上。她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像夜晚的星辰,贺小安觉得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这草原上的美人。
妇人伸出手扶着衣袖替少年擦汗,“牧健,大中午的你跑什么啊,额头都出汗了。”然后她转过身,望向屋外的众人。
“实在不好意思,寒舍简陋,各位赶路一定很辛苦,进屋歇息吧。”少年的母亲并没有问过多的问题,就将众人请了进去。
后来聊天中才知道,牧健的母亲自称姓李,原随部落居住在卢水边,多年前因为卢水胡族与高车部落发生战乱冲突,牧健的父亲在战争中被高车族人杀死。留下孤儿寡母,为了躲避战争来到此处。
“二十年前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已经成为了北凉的君主,现在整个凉州都已经被他统治了。你们既然是卢水胡族人,在凉州地区地位自然应该比普通牧民高,怎么会独自居于如此苦寒之地”魏焘说道。
提到沮渠蒙逊的名字,李氏的脸上有一瞬间的失神,在场的人却没有谁捕捉到。
“孤儿寡母,只想求一份安宁罢了,这里的生活也很富足。你们别看这里是广袤无垠的土地贫瘠,可依托着前方的这片湖泊,这里形成了一片水草丰茂绿洲,虽然地方不大,方圆十几里只有我们一户。也够我们放养牛羊。我的儿子牧健才十二岁,他就能一个人放几十只羊,从来不曾丢过。”李氏望着牧健,满脸的欣慰。
魏焘本来只是想在这里歇歇脚,讨取一些水喝,前一天带的水已经被喝完了。但草原的牧民本就很热情,李氏留着众人吃午饭。她从小厨房里端出腌制好的酱牛肉,香味飘满整个房间,还有新鲜的野菜汤和黍米煮的饭。
贺小安已经很久没有吃肉了,望着桌上的牛肉,她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魏焘笑她是个馋猫“快吃吧,到掖庭城还有两日的路程,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路。”李氏拉着贺小安坐下来,往她碗里夹大块的肉,众人便不再推辞,便坐下一起享用了一顿美味佳肴。
饭后,贺小安为了表示感谢李氏的热情,她便亲自带着李氏去到盐碱湖边,告诉了她如何晒盐,以及一些出去盐中杂质的办法。在草原上,盐是很昂贵的东西,普通的穷人根本吃不起。如果能够提炼出纯度高的食用盐,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可能不比放羊差。
原来草原人也知道从盐碱湖里引水晒盐,却不懂如何去除杂质,甚至有些湖水里含有很高的有害矿物质,吃了危害身体。于是贺小安又教会她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如何来区分这些有毒物质。
虽然现代专业的术语名次李氏没有听懂,但她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晒盐这些基本的知识。临行前,阿骆将一锭银子给牧健作为饭钱,可李氏为人豪爽,不肯收下他们的钱。
“姑娘教会我如果晒盐,这对草原的牧民来说,可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我想以后,所有的人都能吃得上、也吃得起食盐呢。所以,这顿饭就当是为了感谢贺姑娘的。”李氏再三致谢,让贺小安有些不好意思。
一路上,魏焘的心情都很好,他看着贺小安认真教李氏制盐的样子,心中有种难言的自豪,他只觉得自己的娘子,是这个天底下最聪明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