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秦国使者(2 / 2)
经过了这一小插曲,郢都将军南晖再问起来:“礼物我王已纳,不知使者又打算如何赔礼呢?”
“启禀楚王,我秦太后,乃是楚姬,我秦相邦,乃是楚人,就连臣也曾是楚人出身,因此我秦与楚,只有联盟之心,没有对抗之心,君王相约武关会盟,也是我楚之长策,绝无扣押楚王之心。”
“只是我秦国终究是秦人的秦国,是秦王的秦国,我秦太后一介妇人,独木难支,要统御秦国,也是千难万难。两国会盟,本该是好事,可有麾下将军,擅自不遵王令,扣押楚王,破坏盟约,我秦太后也是始料未及。”
“此事生后,我秦太后治将军之罪,劝阻秦王回咸阳,对楚王槐礼遇有加,待到楚王槐到我咸阳游历一番后,要将其送回时,唉……”
冯章叹息一声,似乎这就是个美丽的错误:“楚国却已经有新王即位了!”
这话让人有些措不及防,连熊横都未曾预料到,冯章是真敢说啊。
这可不就是在表明,太后与秦王母子生了二心,太后想与楚国交好,而秦王却要反对太后,直接就将楚王给扣下了。
现在她秦太后说服了秦王,治罪了将军,要来重新与楚国交好了。
或许,这就是秦楚两国武关会盟本来的面貌,是母子间的一次分歧,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不过人家是亲母子,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纵然是撕破了脸,也能和和气气的。
就如同厉害如始皇帝,最终也没伤害赵太后。
“外臣此番前来,带着秦太后与我秦王的王令,愿意与楚国再度交好,共同对抗三晋强齐,为表诚意,我王愿以太子为质,来往郢都,并且将楚王槐与公子子兰,一并送回!”
熊横听明白了。
南太后与冯章早就通过气,至少是与成珲通过气的,方才两人是一唱一和,在这里故意唱双簧呢,为的就是将这最终的目的说出来。
你原谅人家了,人家将你家大王送过来。
你不原谅人家,人家带着诚意赔礼道歉,并且将你家大王送过来。
不管怎么样,大王都是要来的,现在这个楚王是做不长久的,真是女人的嘴,骗人的鬼。
一月多前新王即位时,双方还互相约定好,一国不可二君。
好啊,南太后这么快就忘记这份协议了。
“不知大王以为如何?”
说话者,是许久不发声的南太后。
熊横想到昨日,南太后来专程通知他,面见秦国使者他只需坐着就是了,这还真就是坐着,因为她将一切都安排好了。
“太后以为呢?”
熊横又将问题问了回去。
他实则很想反驳回去,可想想还是再忍上一时吧,就照南太后这个作妖的程度,很快楚国就要火并起来了。
“老妇人以为联盟秦国,可。”
可!
这是表示肯定。
而楚王对此,则表示沉默。
因为他在等众臣子中的抗秦人氏出来,他不好直接反驳太后的。
“启禀大王,臣有一问,想问楚国使者。”
从人群中站出来的,正是楚国执圭大夫景翠,他知道楚王不好回答,特意来解围了。
熊横也没有说话,就只是望着南太后。
南太后微微颔首道:“大夫请言。”
景翠上前几步,走到大殿正中,这个位置正好是面对着秦国使者。
“我曾出使齐国,迎回我王时,听秦国另外一个使者辛戎,说了对我楚乃有三策,这上策者,乃以我楚王槐为质,索要巫郡、黔中二地;中策者,还是以我楚王为质,只不过变成了割让上庸五百里地;而下策者,便是我楚国若不从,便在明年春已发兵十万,前来攻打我楚,敢问使者,现如今是上中下哪一策呢?”
景翠这一招妙啊,这样一来秦人的狼子野心,就昭然若揭。
事情也并非是秦国使者所云的那般美好,而是秦国在针对楚国的策略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要在楚国身上,啃掉一块肉来。
这一说连上首的南太后都是微微色变,唯有秦国使者冯章,却依旧面不改色。
“哈哈,不知如何称呼阁下?”
“楚国执圭大夫景翠是也。”
冯章拱手而礼,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来是将军也,昔年将军率领楚国大军攻打韩雍氏城,吓得韩王急忙求于我秦,可见将军之军威鼎盛。”
景翠冷笑:“哼,我还记得当年也正是使者来往我军中大营,恐吓我楚国退兵。”
没想到两人当年还有这样一折,也算是老冤家了。
“哈哈,旧事不提,今日你我只论今日之事,想必我方才所云,将军必然也是听得清楚,如今我秦国太后当政,秦王用力,是要与楚国交好,而不是与楚国为敌,而将军所云,似乎不是今日之事吧?”
“那秦国现在又不要我楚国的土地呢?”
景翠紧跟着问道。
冯章一转身,直接面向上首楚王:“启禀楚王,秦王令外臣带上礼物,是要与楚国交好,不是要与楚国为难,那上庸之地,是我秦王相赠于楚王,岂能收回。”
连土地都不要了!
那秦国忙碌了这么久,又为的是什么?
想到这里,熊横瞄了南太后一眼。
秦人想要土地,南太后想要楚王槐回来,他们之间是很容易达成协议的,而唯一的掣肘,那便是在这群楚国臣子的身上。
倘若先让楚国回来,执掌了大权后,再行割让土地,岂不就是两全其美,就算是楚王槐反悔,那至少也起到了祸乱楚国的作用。
秦人一向很善于此道。
他们与南太后必然是在私下里达成了某种交易,如今的召集群臣议事,只是为了将此事推行下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