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因何而变?(1 / 2)
翌日,楚王再下诏令。
司徒府下设户籍一司,行编户之策。
有令尹屈原,向楚王举荐东方学宫士子公孙段,此人精通于术,为韩雍氏城人氏,楚王说与司徒,最终以公孙段为户籍令。
?这也将是第一个,直接从士子身份,被楚王授予官职的外国人,这在氏族把持朝政的楚国,是极为少见的,当然这绝对不会是唯一一个。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桃花已谢,莺飞草长,绿意早已席卷了楚国大地,官道两侧,尽显一幅生机景象。
“不知那东方学宫,还有多远?”
此时的熊横,正骑在一头大马上,衣裳下面是一条枣红色的裤子,颇有些赵人胡服骑射的意思,跟在熊横身侧的,正是涓人郑怀。
他着一身短衣,马背上挂着一柄剑,似一位侠客,又如一位仆从。
君臣二人,轻装简行,正走在郢都城南的大道上。
任用东方学宫的士子东方段,还由此引出了一段故事,有宋国商人东方堇,也就是这东方学宫的主人、屈原的挚友,托屈原想拜见楚王。
这位东方堇,在郢都行商已有二十载,十几年前与屈原成为挚友,之后借着屈氏的东方,生意在郢都城中是风生水起,后来屈原被贬三闾大夫,流放至汉北之地,此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生意依旧是火热。
后来屈原从汉北之地归来,有心于治学,东方堇不忘这个落魄的老友,将重金购来的城邑,当作了东方学宫,让屈原在此治学。
如今屈原得意重用,东方学宫也为楚国朝堂贡献了不少才子,于情于理,身为楚王的熊横,都应该去见一见这位宋国商人,这不楚王就主动寻上来了。
“主人,过了此处后,会转而向一条小道,再走上约莫三四里,就可看到东方学宫了!”
“不知今日寡人以这幅模样出现在那东方堇面前,他会作何想!”
“主人多虑了。”
郑怀毫不客气道。
“多虑?”
“正是,那东方堇乃一商人,商人重利,又非重学,他立此间学宫,为的也是在我楚国能有安身立命之本,试问一个商人,又如何会时常待在学宫之中。”
郑怀给楚王分析了一通。
“那你是说?”
“主人若是想要在这里见到东方堇,只怕是白来了。”
熊横给他一个白眼:“若是你兄长郑怀,就一定不会这般说。”
话落,马鞭一扬,就往前冲去。
郑怀也是不慢,立即跟了上去。
果如他所言,行之不久,熊横见得一小道之后,直扑上去,再过三四里路,始见东方学宫。
这里与稷下学宫一样,都是在城外修筑起的小堡垒。
黄土筑造,约莫一丈之高,墙壁东西约有百步之长,上方垛口密布,还有城楼箭塔,一应不缺,宛如一座小型城镇。
城墙参差斑驳,木桩漆色褪去,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此时门正打开着,正中挂一块石碑,上面雕刻处东方二字,一眼望去,穿过门口是一片庭院,正中乃一座大殿。
此时正有读书声从中传出。
大周立国之时,以分封制治理天下。
天子将土地封给诸侯,诸侯将土地封给诸士、诸士直接管理农人、匠人,这便是分封制,或许在许多年前,郢都还未立,围绕着东方城池的一大片土地,都属于一位楚国的贵族,这里便是贵族的城堡。
或许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贵族没落,城堡也就是辗转到了商人东方堇的手中。
站在这里,熊横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一个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正在朝他徐徐走来。
就在他站在门外思索发呆时,当中一位老者迎了出来。
看这老者,约莫五旬上下,着一身青灰布衣,虽佝偻着身姿,却精神不错。
“老朽学宫门人,不知两位先生来自何处?”
能穿绫罗绸缎者,非普通人。
熊横再怎么低调,也更改不了周身的那贵族习气,因此老者一看到两人,就表现的十分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