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不若三年再归(2 / 2)
她虽不在后宫,但只要楚王一日没有废掉太后,她一日就是楚国的太后。
“回大王,南太后见得楚王槐,与之同居于一府中,恩爱更胜从前,同出同进,同来同往,形影不离,唯一就只是……”
黄歇开始犹豫起来。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
“只是臣在离开咸阳之时,南太后曾有言,让臣告于大王?”
熊横眯着眼睛,略微思忖,便猜到是什么话了。
“可是关于公子子兰?”
黄歇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大王,太后曾言,郢都湿热,咸阳干冷,郢都之雾,岂是咸阳可见,父子相离,国无二君,然兄弟何以相离,公子何出故土,大王威及四海,胸襟能容天下!”
熊横明白了,南太后这是告诉他。
她在咸阳,永远也不回来,永远也影响不到郢都,楚王槐不能归国,乃是国情,公子子兰总归可以回来吧。
至于最后两句,大王威及四海,胸襟能容天下,便是请求。
一个公子,楚王的次子!
没有名,没有利,没有势,也不占法理,能影响到他吗?
必然是不能的。
可若是子兰现在回来,那多半是会丧命。
何也?
楚国变法,正值多事之秋,子兰聪明些还好,还是笨一些,则会被氏族所利用,成为对抗楚王的武器。
熊横非常自信,与他对抗的下场就只有死路一条。
心中思虑如此之多,可话到嘴边,熊横只是轻轻说道:“外交令以为呢?”
伴君如伴虎,凡事若能知君王之意,便能顺应其意,也不至于犯错,黄歇虽只是一未及弱冠的少年,但对于自幼聪明的他,这些事情天生就能理解一样,如同一种本能,伴随着他,这也让他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智慧。
“大王欲行变法,强我楚国,此一来必然会伤及我楚国不少臣子,这些人可是等着有机会来反对大王,公子子兰无疑就是个机会!”
猜不透楚王的具体心思,那就从楚王所面临的立场出发。
黄歇并没说可以来,不可以来,他只是说道子兰归国后,楚王所面临的问题。
“以外交令的聪明才智,将我楚国国事府,必有外交令一席之地啊!”
熊横似有感慨道。
“楚国是大王之楚,大王是楚国之主,臣效力于大王,不过是在尽臣子的本分,大王重用于臣,臣必不会负大王所望!”
黄歇的回答,可谓是完美。
他十分清楚的知道,楚王最讨厌的就是过度的客套与虚伪。
“哈哈,寡人对外交令可是越看越欢喜了,过几日你可派遣信使去往咸阳,就如是告知南太后!”
熊横略微做了思索:“血浓于水,父母恩子,乃为天理,岂能不思乎,然楚天风雪将起,兰能御否,不若三年再归!”
黄歇闻之,当即明白。
楚王这是在说,子兰若要归国,当然可以,但须得是三年之后,至于何为风雪,南太后必然会知晓!
熊横思虑在三,若是子兰想回,那就让他回来吧。
楚国如此多封君,再多一个又能如此,还能得一仁义之名,南太后出走咸阳,也并非是被他所逼走的!
“臣谨遵大王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