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魏国公孙喜(2 / 2)
此时楚王与魏国大将军,就立在这道路之策。
前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后方是一条小河渊源流淌。
没有那高楼大厦,没有那群山遮挡,也见不到城墙房屋,视野在这里显示的尤为开阔。两人就在这风景面前,一边寒暄着,一边就谈起了国事。
一个是楚国君王,为楚国所谋,一个是魏国上将军,也是为魏国所谋,虽互相间礼遇有加,可要说到这正事,则必然是各有其主次。
公孙喜顿了顿后说道:“昔年合纵,楚国为长,今昔再盟,外臣以该我王为长!”
熊横想都没想,就直接摇了摇头。
“断然不可。”
公孙喜微微诧异,他没想到方才和和气气的楚王,为何会在一刹那间,变得如此果决。
“这……外臣还请楚王明示?”
熊横则转过身来,一双眸子望着公孙喜:“上将军以为,如此三国合纵,所为者何,难道就仅仅只是联盟以为震慑秦人吗?”
两年后的伊阙之战,是韩魏两国主动向秦国发起的,当时魏国出兵十二万,韩出兵十万,合计二十二万。由此可见,两国新即位的君王,俱是有合纵攻秦之心。
公孙喜略微思索后反问道:“以楚王之英明神武,岂能没有攻秦之心?”
楚国与秦国上庸一战,那时候楚王虽未掌大权,可却依旧展现出了绝不妥协的态度,只凭借这一点,公孙喜就能够有此推论。
“哈哈,上将军所言不错,寡人有攻秦之心,我等合纵三国,皆有攻秦之心也。那寡人再问大将军,听闻大将军素知兵事,久经战阵,那可知往昔山东诸国攻秦,为何而败!”
时至今日,六国掀起的攻秦之举,已不在少数,除去楚怀王外,无不是败于函谷关外,甚至又一次都还未开战呢,诸国大军就因为内混而解散了。
只见公孙喜不假思索道:“国不为一,军不唯一,政不唯一,如何能胜?”
“哈哈,正是如此,所以倘若诸国再对秦之战,寡人要亲自挂帅,亲征于函谷关,这合纵长也非寡人是也!”
话到这里,公孙喜算是明白了。
倘若楚王亲自挂帅,那诸国将军必能做到军令如一,不会出现各国将军互相抵触之事,楚王槐能攻到蓝田,就是因为他亲自挂帅。
“看来楚王之心志,外臣还是低估了啊!”
公孙喜似有感慨道。
熊横则望着前方:“即若要战,那就必得胜,若要胜,就必得寡人亲征!”
击败秦国,只需要一次就足够了,但这个机会,你必须得抓住、抓牢。
公孙喜沉默了许久:“回禀楚王,此事干系不小,外臣要先报于我王。”
“哈哈!”
忽然间熊横大笑起来,一只手在公孙喜肩膀上拍了拍:“使者旅途劳顿,快随寡人入城吧,就在这郢都多住上些日子,等上个一月再行离开吧!”
一月!
公孙喜算了一下,一月的时间可以让派遣信使,从郢都到大梁一个来回了,楚王的意思是要他等在这里,不管是好是坏,都要将这件事情彻底了结。
他沉思了一阵,似乎也并无不可。
一月就一月。
“外臣多谢楚王盛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