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魏王遫(三)(2 / 2)
自落座以来,魏王对于楚王就只有寒暄,只有嘘寒问暖,只字不提国事。
也罢,既然他要昭显东道主的礼仪,不便于说,那就让他来说,酒至正酣时,气氛热烈之时,熊横提及了国事。
魏遫闻之,先是放下手中的酒爵,其后向着公孙喜望了一眼。
那公孙喜会意,只见他拱手而道:“楚王真英明之主,楚王与我王一见如故者,乃是私教,私教可,国事亦要可,韩王要至,须得等到后日,我王心亦是有诸多国策,与楚王相论!”
魏遫不同于熊横。
一来他是刚刚继任王位,对于楚国的掌控力不及楚王这般强,二来他对于天下之事的了解,也没有熊横这般的深。
因此楚国许多大事,楚王大手一挥就可以定了,而魏国的诸多事情,还需得倚重于臣子,能看得出来,丞相魏晟主于内,而上将军公孙喜则是主于外。
“嘿嘿,寡人不英明,我楚国如此,皆是群臣用力也,就如魏国不可缺之上将军是也。昨日之事,曾有楚国襄阳将军报于寡人,秦人再往函谷关运送粮草,而且派遣大量斥候去往魏国襄城,依寡人来看,这是攻城征兆啊!”
“世人皆知,秦人存有虎狼之心,历代秦军皆有东出之心,而这东出之路上,魏韩两国将首当其冲!”
对于秦人是否派遣探子到襄城,熊横完全就是在猜测,只不过往函谷关运送粮草,招募大军过去是真的。
谈判最重要的就是气势,就是先声夺人。
告诉魏国君臣,现在更需要联盟的是魏国而不是楚国,这对于楚国大有裨益。
对面魏遫听后还未表现出什么来,就见得公孙喜面色大变起来:“襄城,秦王如何知道是襄城?”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秦人一旦要动兵,则必然会征调粮草,招募士卒,这点是瞒不过天下诸国的,可至于是到底用兵于何处,这就需得动兵之后才能判断。
现在秦人就只是征调粮草、招募士卒,楚王就已经能说出是秦襄城了,身为精通兵事的魏国上将军公孙喜,岂能不诧异。
他对楚王此人,是做过诸多研究的,既然楚王能说出来,那必然就不会是空穴来风。
“哈哈!”
楚王大笑起来:“寡人若说天下之事,皆在寡人掌中,不知上将军可信任吗?”
看他的面上,尽是浓浓的笑意,就像是说着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可公孙喜却是半点都不敢认为,楚王是在说笑。
只见他略微沉思后,气色又恢复如常。
“楚王为太子时,就曾在稷下学宫说出抗秦之论,如今楚王的手段
被世人所知,不管任谁也不敢认为,楚王昔年之语乃是说笑了,楚王既然说秦王想攻伐我襄城,那就一定会攻伐我襄城,只不过……”
只见公孙喜笑了笑后又继续说道:“前年上庸之战,秦军以司马错为将军,以十五万而攻楚上庸,楚王发兵二十五万,表现出要与秦人誓死对抗到底的意志,迫使秦人退兵,可以说是堂堂正正的将秦人击败。”
“今日我三国会盟,天下尽知,倘若此盟能成,那我魏国便可借助楚王的威名,秦人何敢以大军来犯!”
不错,公孙喜说的正是熊横所想的那个意思。
让魏国君臣意识到,楚王身为合纵长,他们是占便宜的,而不是楚国占了他们的便宜,这样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到这时候,魏王似乎是反应过来,楚王这是何意思了。
只见他举起手中酒爵说道:“不错,我楚上将军之意,乃是寡人之意,有楚王之威名,必定能击败秦人,就如昔年楚王槐兵至蓝田那般?”
没想到这魏国君臣还是挺上道的,这是再从侧面反映,愿意尊楚王为合纵长。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魏王遫是个懂得隐忍的人,至于历史上的他为什么寂寂无名,这或许不是他魏王无能,而是对手实在太强。
不说远了,就说发生于两年后的伊阙之战,秦国白起以二十二万而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就是不可想象的!
对,就是对手太强了,魏王遫不算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