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零章 秦使入郢都(1 / 2)
楚王新政,多以东方学宫出身的士子为官,短短两年当中,他们在楚国朝堂已形成一股势力,这股势力的领头人乃是令尹屈原,只因屈原曾为三闾大夫时,多在东方学宫授课教书。
若要再问楚国上下,谁是权臣,只恐怕屈原也要算一个了。
今日之结果,也是熊横刻意求之,唯有这样楚国才能将变法彻行下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昭雎的使命是从临淄将楚王迎回来,然后在楚王没有权势的时候,能够平衡各方势力,在楚国面临秦国咄咄逼人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楚王进行新政的时,能替楚王起到疏导朝臣的作用。
时至今日,昭雎的使命即将完成,顺应着屈原这一脉也要登场了。
正午,东方学宫。
熊横便装出行,只带了二十个剑士以及莫敖相随,在此间与客卿东方堇闲谈。
宫殿当中,熏香袅袅升腾。
楚王坐于主位之上,旁边是莫敖陈均,而商人东方堇则列于下首,三丈长案之上,俱是摆满了酒水之物,正有两个侍女游走于几个人,斟酒侍奉。
“寡人特许你打着寡人的旗号经商,不知对你而言可有益处?”
寒暄之后,熊横向东方堇问道。
“全赖大王之威,臣之商队在楚国境内不管是从南至北,还是从北至南,皆是畅行无阻,这从安邑过来的皮革,往常需要一月多才能抵达郢都,现在一月之内即可。”
“如今大王又以道路司着楚国路政之事,以臣观之,日后从安邑洛邑之地到往郢都,还会比今朝更快也。”
从郢都北上,可至襄阳之地,襄阳再往南,便直入洛邑、大梁之地,楚国自设立道路司以来,着重在加强这一条道路的修建,现已达到畅通之境,这对于经商来说是大有裨益。
顿了顿后,东方堇又继续说起来:“臣也谨遵大王之令,让利于民,各国商货比之从前,价格早已大为降低。更有甚者,以大王名义在楚国行商的商会,已有百余家之多,商人们互相竞争,庶民们大获利处。”
这不正是熊横想要的,帮助商人们行商,让楚国郢都如同临淄、大梁那般,变成天下间一等一的商业大都。
“寡人对尔等是不行一税,不征一厘,而且还大修我楚国官道,以王之名而鼎立相助诸位行商,所谋划的不正是如此,寡人要让天下的商人都知道,在我楚国行商的好处!”
面对楚王的豪言壮语,东方堇是颇为疑惑。
可他在偷偷瞧了一眼楚王后,终究是没有说出来。
“先生有何疑虑,尽管道来?”
熊横似是看出了他的疑虑问道。
“大王,臣的确是有疑虑,臣曾闻之商鞅一言,商人不事生产,不种一苗,却能赚取其利,此不等同于一种税赋,而古往今来,能向百姓征税者,唯有君王国府是也。”
“自大王执掌国政以来,就大兴变法之道,楚国上下更有传言,大王欲效仿商君之法,在楚国行变法之策,可现在大王对商之术,却截然于商君之法也!”
东方堇虽是一商人,可毕竟是宋国公子出身,又投资开了楚国最大的学宫,自然也是学富五车之辈了。
他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商鞅变法强国的精髓所在,重农抑商。
于商鞅而言,农业不过是商人向庶民们征收的一种税赋。
“哈哈,先生能有此思,才对得起寡人看重!”
东方堇错愕:“看重,不知大王看重臣之何?”
“至于是何,你暂且不问,如今你只记得,你负楚王客卿之名就够了,今日你既然问道了,那寡人就为你解答一番。”
熊横笑着说道。
“臣请大王赐教!”
“天下之事,皆有其理,凡事存在就是有其存在的道理,商人存于世界,也是此理也,寡人是楚国之王,然楚国非一郡之地,非一县之地,倘若北边农田欠收,南边丰收,那寡人是否要将南田之于北,莫非我楚国就仅有一郡之地耶?”
面对楚王的问话,东方堇立即摇摇头:“不,不是。”
“哈哈,但先生再想想,南农之田,乃是南农耕种,寡人已经取之税赋,又如何再让他们舍之,总不能厚此薄彼,此固然也是不成的。”
话到这里,熊横顿住。
东方堇会意,立即接着说道:“因此便可让商人买南农之农田,售于北农,如此南北皆可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