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御前会议(一)(1 / 2)
十二月,已近年关。
按照惯例,楚王都要在玄鸟殿中会见群臣,但自从熊横立下国事府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这样的举动,纵然是议事,也只是召集国事大臣以及诸位近臣,在寝宫当中召开御前会议。
这一日正午,寒风呼啸,寝宫宫门大开,二十几位楚国臣子尽皆汇聚于此。
先说左侧一列,有令尹屈原、右令尹兼大司徒昭雎、司败彭里、司礼左丘、司吏刘向、工正屈甲、典客熊宫夏,此为七位楚国国事大臣,共同掌管楚国国事。
再看右边一侧,依次为大将军景翠、前将军昭滑、后将军成熋、左将军兼郢都将军成謇、右将军武盛、鄢城将军越无辛。
除此外有楚王近臣莫敖陈均、司宫子玦、郎中郑怀、客卿楼缓以及客卿东方堇。
自楚王行新政以来,任用贤才,收揽大军,上下国政,俱是聚集于这些人之后,而在中枢之外,还有襄阳将军屈侯乐、江东将军徐召、上庸将军项阳、新城郡守田苴、江东郡守郑介、宛郡郡守韩虮虱、黔中郡守钟离,这些人当中不是楚王亲自任命,就是楚王所效忠之人,俱有忠王之心,也支持楚王新政。
在这些郡守之下,还有国税司、国赋司、户籍司、典狱司下达诸郡县,以听王令,可以说经过这两年多的准备,熊横对于楚国朝政的掌控,已然到了空前鼎盛的地步,尤其是坐上这八国盟主之后,威严更盛。
不管是郢都还是江东,不管是巫郡还是黔中,庶民氏族皆以楚王有楚王而自豪,如今就等得对秦大战之后,彻行变化。
只要这一战大胜,熊横的声威会更上一个台阶,变法对于楚国而言,不过就是水到渠成之事,那时候的楚国国力将会更加鼎盛。
此时的熊横,身着玄色枣红礼服,上绣金丝玄鸟花纹,头上戴着琉璃王冕,腰间挂着楚王之剑,再加上颔下那短短的胡须,可谓是威风凌凌。
下方臣工,尽是端坐长案之后,场中氛围格外肃穆,正有令尹屈原站于大殿当中,向楚王禀报着楚国四方所生国事,对这一年当中的事情做着总结。
其府库充盈,粮仓禀实,来年对秦之战,俱已经准备妥当。
待到屈原说罢之后,落座下去。
这时候熊横站起身来,站于长案之前,高大英伟的身姿,似乎能将整个大殿都填满。
“哈哈,好,经此去年,我楚国商业逐见兴盛,来往于郢都、鄢城、寿春、江东之地的商贾逐渐增多,各地郡县在我国赋司、国税司、户籍司协调之下,税收粮草也是更胜从前,国力强盛,方是我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话到这里,熊横做了微微停顿,他将目光落在了昭雎以及东方堇的身上:“此全因又令尹及东方先生之功也!”
闻之此言,两人齐齐起身,向着楚王行礼道:“臣多谢大王!”
熊横的目光又落到东方堇身上:“东方先生虽未我楚国之臣,却能为楚国之谋,将来我楚国商业之事,寡人必以先生为主。”
“今来观之管子之书,其上有云道,齐国之强盛,不离齐国之商也,诸位必是听得摩肩接踵、挥汗成雨是也,此管子商业之功,亦是商业强国之法。”
曾经的齐国丞相管仲,可谓是不世之材,不仅精通于商道,更是知于法纵横之术,号称百家之先师,一本《管子》当中,尽可寻到百家之言,齐国强盛这么些年,和商业的发达是离不开关系的。
现如今楚国人人皆云,楚王有变法之意,而且这法多是倾向于商君之法,因而诸多商人对于楚国,都是抱有观望态度,今日这一番话可算是定了性。
东方堇回礼道:“臣谨遵大王之令。”
熊横微微颔首,东方堇落了下去,他的目光又落到了昭雎的身上。
如今的这位楚国上柱国大夫、右令尹、昭氏一族首领、大司徒昭雎,比之以往似乎苍老了那么一些,虽然他的神色依旧如死水一般沉静,依旧如泰山一般镇定,但两鬓些许的白发、眸子里多出的那抹沧桑,还是诉说着他的不同。
仔细想想,他是从东春君熊宫夏事件后,方才变成这样的。
那一次他深切的感受到了楚王的威严与意志,他开始心生膈应,感觉到了朝里朝外的巨大变法,之后的他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于国事是没有半点的荒废。再之后,楚王又以他之名,唤来了宛郡郡守白渊,以韩前太子虮虱为宛郡郡守,火速到任,自此对于白渊何去何从,就没有下文了。
昭雎已经发现,不管是在中枢,还是在郡县,他似乎已经没有势力了,他早就不是那个为了能让楚太子回郢都,可以与景鲤太后分庭抗礼的上诸国大夫了,而只是一个大司徒,一个右令尹。
有时候他甚至会想到,他会不会落到景鲤那样的下场。
不过,这个念头很快会被他打消,因为他从来没有与楚王有过对抗之心,因为他从来对楚王都是步步退让,虽有反抗之心,却处处没有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