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御前会议(三)(1 / 2)
“大王英明之举,臣下去就物色人选,在我司吏府下开此尚吏司一府。”
刘向自知已经于人后,这时不发声可待何时。
对于尚吏司何人,熊横心中真就没个计议,一则手头暂时没有空缺的、可用之人,二者这位客卿楼缓身负大才,让其只做一个尚吏司令,屈才不说,楼缓怕也是不肯,还是就让臣子们自己举荐人去吧。
“不知其余诸位意下如何?”
见楚王再问,剩下的人纷纷附议,至少这件事情就定下了。
待到场中安静下来,有楚王客卿楼缓起身,笑望着楚王,就如同平时那般,蕴含着自信、且又如沐春风。
“尚吏司令既有正国体之职,此干系不可谓不重,不知楚王可有人选?”
听他这般问,这是要主动请缨了。
熊横略微思索后做了决定,纵然他主动请缨,也不能将其下放。
“并未有。”
听到回话,楼缓先是看过在场楚国群臣,其后拱手而道:“外臣乃赵人,方今入郢都,深得楚王重任,但其无尺寸之功,无可报效与王。”
“外臣曾学于法家,长于纵横,不敢称通晓法家之道,但因事赵王与秦王,对法家吏治多有涉猎,今日请求为楚国尚吏司令,为楚王所效力!”
在场楚国群臣,皆是静坐不语,只等得楚王发话。
古今中外之人,但凡大才必有傲气,必有抱负,若无傲气与志向,那又岂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因为不管楼缓如何说,熊横都认为以他之才,不可能甘愿一个尚吏司令,也许此时此刻只是试探罢了。
楚王望着他,笑着摇摇头:“非也,先生之功,可不在我这楚国几千里河山之内,而在这几千里之外;先生之才也非能一个尚吏司所能容得下,若是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那岂不是犹如视珍珠如泥沙,我楚王有眼无珠是也,不可,此时万万不可!”
楼缓之功劳如何,熊横心中自是有数。
若非他来,对于破秦之策,一直都没有落地面的计划,熊横还想着要带着他去函谷关外,一起谋划进攻秦国呢。
听到楚王拒绝,楼缓也一样摇摇头,因为他要表明一种态度,他是真心所为,而不只是为了试探。
“老子有云,先立德,其立功,后立言,以臣为尚吏司令,可以先行为大王立功,其后在谈及立言。况且臣亦精通此到,能不负大王所望。”
面对楼缓之言,熊横再次摇头:“不可,万万不可,如此寡人身边,可就能够出谋划策,决胜千里的谋士了,先生还是不要再说了,暂且就安心在寡人身侧,明年八国谋秦,寡人何缺先生矣!”
楚王的语气,不可违不诚恳。
转眼之间,这一君一臣就在大殿当中你来我往,打了两招太极,让群臣皆是看到,楚王对于楼缓是如何得看重。
“臣谢大王厚爱!”
楼缓行礼谢过。
从他的眸子中,熊横看到了真正的感激,而非是客套。
忽然间,他明白了,楼缓这是明知自己不会任命他为尚吏司令,也要站出来说上一番。
此人心高气傲,又颇有来历,新到楚国必然不被楚国臣子所理解,因而亟需在楚国众多臣子面前,展示一番楚王对他的器重,以获得认同与存在感。
对于这点,熊横倒也能够理解。
“先生无须多礼。”
再度谢礼后,楼缓才是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