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行程前的安排(2 / 2)
要想学西方的造船技术,除了派施琅去巴达维亚一带招募船工之外,朱由检还得联系澳门的葡萄牙人,希望从他们哪得到一些帮助。这是大明和西方交流的一个官方途径,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很多西方的知识,都是通过澳门的耶稣会传入的。
“葡萄牙人人只愿意卖船,不愿意提供造船技术。”方以智很无奈,东方的造船技术和西方根本不同,这些西洋人也很贼,只卖成品,不作技术转让。
“那就等施琅回来之后先把船厂建起来,不要让他们等。从现在开始,就要向全国征招造船工匠,做技术储备了。另外,葡萄牙人的铸炮工匠呢?”朱由检对于这个时代的铸炮技术不抱什么希望,大明现在连蒸汽机都搞出来了,镗床也就不远了,还真看不上这个时代欧洲的技术。
“说是会帮我们在西洋寻觅一个,但是到底什么时候到,恐怕就难说了。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贸易权限,最好只有葡萄牙人来跟大明进行贸易。”
“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再过几年,等我们的科技树攀出了一点苗头,他们会知道大明的好东西有多少的。”
“皇上喜欢骨干的?”
“不,丰满的和骨干的朕都喜欢。蒸汽机的事情抓紧定型,实在不行就先给急着用的项目组弄几台使用。比如宋应星那边和硝化棉那边,材料不突破,会限制很多技术得不到发展。”
“这可不行,现在十天才能加工出一台机子。都等着用,谁不想要?最想要的是造蒸汽机的毕向东,他负责机械制造,可是现在他现在都还是用手工在做呢。”
“看来要造工业母机才可以,你告诉毕向东,先完成机床设计。我给他半年时间,半年之后我要看到能量产蒸汽机的机器出来。”
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机的选择题,既然母鸡都出来了,就不能先想着杀肉吃,必须等母鸡长到能孵出小鸡儿了才能吃肉。
“人手不够啊!之前还以为你抽调这么多人不干活跑这来学东西是一种人力浪费,现在看来,远远不够。”
方以智手上可用的人总共不超过五千,还要在这点人里面来挑一些具备创造力的人才出来,别以为很多,实际上远远不够。
“找,去所有地方找。只要是动技术的,现在可以都用上了。比如那些老工匠,之前是怕他们思想保守才不敢用,现在不用怕了。咱们的技术已经超过了他们,反过来说就需要他们当中一些人的经验技巧了。把这些经验和技巧加在一起,技术才会更快的进步。”
朱由检看过太多的穿越小说,里面的技术骨干都是有某几个所谓的老工匠来攀登科技树,实际上不是如此。技术革命『性』的突破需要的是天赋,在有理论基础的情况下需要的是创新。这些,老工匠们恰恰全都不具备。
天赋这东西,每一个时代的人只有不多的那么几个人才具备,属于稀有物种。而敢于创新的,永远都是年轻人,越老的匠人其实越保守。
但是当一种技术被发明出来之后,就需要老工匠们用经验去完善他,这是对人才最合理的利用方式。
交代完方以智这边,朱由检还得交代一下黄道周,因为蒙学要开学了,他的事情特别多。不过万事开头难,借助他本身的名气,朱由检认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经过再三思考,朱由检还是决定带上黄宗羲,倒是把陈子龙和顾炎武他们全都留了下来。
九月中,朱由检带着整整几十艘大船,浩浩『荡』『荡』的向西而去。随行的不光有左懋第和黄宗羲,还有高邢氏和整整五百人的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