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杜如晦教训长子和李世民的反思(2 / 2)
从杜构的描述中杜如晦得知教训他的少年也只有十六岁上下,幸好是人家手下留情,要不然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
最后留下的那句话倒是耐人寻味。莫非是那名少年和杜家有什么渊源?
不知道为何,杜如晦的思绪又飘回到了十几年前,那段风华正茂的岁月……
在杜如晦的强烈要求下,杜构不管怎么求情,最终还是被杜如晦禁足一个月。杜构知道老爹的原则,即便再不甘心,也只能心灰意冷地接受了这个惩罚。
甘露殿,夜色正浓,一丝微风从殿外缓缓地吹了进来,隐约中还带着一点初春的寒意。平日里这个时刻早已就寝,可是今天李世民此刻却没有一丝睡意。
自从面见杜乘风以后,李世民思绪万千,内心一直不得平静。他在思考着杜乘风所说的,历史以来独尊儒术的各种影响和后果。细细剖析着这里面的利弊。
或许深夜的凉风让李世民的思维更加的清晰,通过纵观历史上千年以来的各朝发展历程。李世民清楚的发现:不管朝代怎么的更迭,皇权如何的变更,但是百姓的待遇似乎一直没有怎么变化。
在百姓的心中,温饱始终是第一位的。似乎他们也只有温饱这个目标。或许他们也曾想过靠读书改变这个命运,可是诚如杜乘风所说,百姓是读不起书的。
然后百姓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社会生产力,因为儒家思想的束缚,上千年来这种生产力一直都在某一程度徘徊。这就导致了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停滞不前。
这一切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思想。就好比杜乘风所说的:关于书籍的印刷,其实就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但效率却是天地之别。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差别,为什么大唐上下这么多人没有人能够发现,偏偏杜乘风就能一眼看破呢?
就好比纸张为什么一直那么昂贵,为什么自蔡伦改良造纸术以来,没有人想过去进行再改进。
还有蝗灾,其实就是缺少观察。如果像杜乘风那样仔细观察,肯定也能发现鸡鸭等家禽是蝗虫的天敌。
诸如之类的似乎还有很多很多,这一刻李世民突然发现:一直以来似乎皇权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皇权看似高高在上,可是又处处被动。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思想被禁锢,被儒家永远框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正如杜乘风所说,诸子百家各有所长,而儒学并非万能。
比如法家,法家造就了大秦一个空前强大的国家。又比如墨家,就在战国时期做出了许多非常大的学术贡献。
李世民想要大唐快速变得强大富庶起来,可是现在看来,因为儒家的思想统治朝廷还存在许多弊端需要他去改变。
李世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在明天的早朝就宣布诸子百家共存的旨意,这大唐更加理想地发展起来。
可是在内心深处,他不得不承认,他没有十足的信心去赢得朝中大臣的支持。
或许只有杜乘风这个始作俑者才能让那帮老顽固心服口服。
算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哪天让杜乘风亲自上朝与那帮老顽固们去斗上一斗吧。他要做的就是如何尽快地给杜乘风一个合适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