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回忆一】千年前(1 / 2)
宋老伯发现他的时候,他还是个婴儿,身上裹着锦缎,脖子上挂着金锁,一看就不像是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被抛弃在大街上呢?
宋老伯叹了口气,这年头,真是什么人都有。自己不过是一个乞丐,看到了这种事也只能当没看见,毕竟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区区一个乞丐,想养活自己都不容易,何况养活一个孩子?
四周是阴暗潮湿的巷子,连续几日的大雨,让地面上还积着水渍,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一个婴儿,一定是活不长久的。
眼不见为净。
宋老伯这么想着,转身准备离开。谁知这孩子居然在这个时候哭了起来,似乎是感觉到他要走似得,他狠下心,往前走了几步,孩子哭得更加厉害了。
不知是孩子的哭声,还是心底的善良驱使,宋老伯长叹了一口气,转过身走到孩子身边,将这娇小的身子抱起来,盯着他可爱的小脸看了看。
这孩子停止了哭泣,一双大大的眸子盯着宋老伯的脸,那表情似乎是在好奇地打量着眼前人。
从这一日起,城里便经常能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乞丐,带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街上乞讨。
百姓们看着这一老一小的可怜模样,总会多给些食物或者给一些铜板,只要不是赶上特别恶劣的天气,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宋老伯年轻的时候也是相貌堂堂,只不过因为打仗征兵,最好的岁月都耗费在了战场上。有人说是因为他是逃兵,让家里人蒙羞,于是被赶了出来,有人说他是为了逃过朝廷的追捕,所以用乞丐来掩饰逃兵的身份……
虽然说法有很多,但他是逃兵的这一事实却无法改变。兵荒马乱的年代,上战场虽然光荣,可当看到尸体上的刀剑痕迹,看到自己的同伴身首异处,看到尸横遍野的惨象,宋老伯就觉得这所谓的光荣,不值得拼尽性命去守护。
他不是不爱国,他只是不擅长,为什么要让不擅长的人去做不适合的事情呢?他不禁想到。是的,他是跑了,从战场上跑到了城里。
在这个地方,没人知道他的名字,没人知道他的出身,也没人在乎,他只不过是一个乞丐而已。
城里有许多乞丐,而宋老伯是年纪最长的那个,加上上过战场,其他的乞丐虽然年轻力壮,但对他也有所尊敬。他承认自己是个逃兵,且觉得没什么可耻的。是人都会贪生怕死,否则怎么会做乞丐?
乞丐是没有尊严的,有的读书人常说,做乞丐还不如去死,但是真的等到那些人有这么一天,是不是真的有死的勇气呢?宋老伯笑了笑,只当是无稽之谈罢了。
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这个捡来的孩子也一天天长大。宋老伯用自己为数不多的一点学问,给他取了个名字:致远,意思是致力于远大理想。作为养父,他希望这孩子能够走远一些,活得久一些,最好不要一辈子做乞丐。
至于姓,在他小时候身上围着的那块锦缎上,绣着一个“李”字,想必这就是他的姓氏吧。明明是大户人家的姓氏,却惨遭抛弃,也算是个苦命的孩子。
宋老伯有时候看着致远眉清目秀的模样,觉得十分可惜,若是养在寻常百姓家里,就凭这俊朗的模样,怎么也能引来一群小姐的倾慕吧。
李致远小时候聪明伶俐,跟着宋老伯乞讨时,总会说些讨人喜欢的话,称赞得别人喜笑颜开,因此两人很少饿肚子。如今他已经六岁,宋老伯觉得自己的时日不多,却穷其一生也没能给这孩子留下什么,只能把自己会的一些东西教给他。
而宋老伯会的,不过是什么人生的道理之类的,是他活了这么一把年纪积攒的心得体会。虽然粗糙了些,但实用。李致远也听得认真,他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不论何时何地,不要轻生,有命才有希望。
每当宋老伯为李致远的前途担忧时,常常忍不住唉声叹气,每当这个时候,李致远总是信心满满地说:
“爹爹,孩儿自己能养活自己,您不必操心。”
这让宋老伯哭笑不得。
“乞讨,要饭,算是养活自己嘛?”
“那爹爹不也把孩儿拉扯大了?”李致远笑着说道。他从不以乞丐的身份而觉得羞耻。
乞讨的艰辛让他比任何一个孩子都懂的感恩生活,若不是当年宋老伯救了他,他怎么可能看得到这样广阔的世界呢?
城中车水马龙,每日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川流不息。他们急着去哪里呢?李致远看着这些来往的人群出神,自己每天和爹爹蹲在街边,日子过得也算悠哉,他很好奇这些忙碌的行人是为了什么。
大概是因为钱吧,李致远这么想着,悠哉的乞丐总是没有钱,饥一顿饱一顿,而这些忙碌的人,穿着光鲜的衣服,一直匆匆忙忙的,可能就会有钱了。虽然他也想有钱,想和爹爹过上不愁吃的日子,但他什么都不会,只会蹲在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