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当年(1 / 2)
苏嬷嬷眼神,只盯着我手中的针线,默了一会,淡淡的说道:“具体的奴才也不清楚。但恭亲王定是难得的人才,道光爷也必定很疼爱这个孩子。”
道光爷?也就是咸丰爷的老爸,慈禧太后的公公,同治爷的爷爷。
我眨巴着眼,问:“怎么说?”边说边绣着。
“如若不然,道光爷驾崩时,也不会在遗召中,写着皇六子奕欣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着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她顿了顿,接着道:“历代帝王的遗召中,向来只会有立储君的文字,却从未有过加封亲王的前例。”
我连连点头。这么说来,当年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宫廷中是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的。
道光将封奕欣为亲王写入立储谕旨,是无上的殊荣,相比下来,御赐专座撵轿简直不值一提。
从道光的旨意看,他应该也曾经有立恭亲王为储君的心思,可是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咸丰。不难想象他在选择储位上的左右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嘛。
道光这样做,既是对奕欣歉疚之情的表示,更是对爱子的一种保护吧。但这样做,无疑会令咸丰爷奕詝尴尬,令恭亲王奕欣伤感。
想着,越发没了刺绣的兴趣。我索性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苏嬷嬷见状,微微一笑,从我手中接过,自顾自的绣起来:“可惜的是,在太后重用恭亲王之前,他一直未在朝中崭露头角。”
咸丰居然放着大好的人才不用?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赤裸裸的帝王之心。恭亲王当然毫无疑问的,成为咸丰上台后第一个打压的对象。
自古成王败寇,皇位的落选者,参与皇位的争夺者,如我熟悉的九龙夺嫡事件,八爷、九爷、十爷、十四爷,哪一个是得到善终的?帝王家的事情,往往令人细思则恐。
敏彤道:“好在现在朝堂之上,恭亲王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大清朝需要他。”
“年华不在,那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时代,早已抛弃恭亲王而去,只剩风烛残年,又能有多少心力呢。”我嘲弄的喃喃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