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让她丢人(1 / 2)
之后没几天,坊间就开始传季侯府是真的落败了,府里的银子都需要靠女人来填补了。更有甚者传道,连嫁出去的女儿都开始为娘家送银子,只怕季侯府连冬天都熬不过了。
女儿都已经身为婆家的人,往娘家再送钱物,岂不是遭人诟病吗?
老夫人听了这些话,气的不轻,很快就派人去把女儿给叫来了。
同时来的还有两位表小姐,宋馨语,宋馨媛,季潇潇听闻姑母来了,也屁颠屁颠的去了老夫人院子里。
人都还没到老夫人院门口,就听见老夫人在里面发脾气,骂骂咧咧道:“我们堂堂侯府,什么时候需要学士来帮衬了。”
宋夫人在门外听到这话,脚步立刻止步不前了,听母亲的口气,好像不屑与要她帮助似的。
好像学士府比不上季侯府有钱有势似的。
宋夫人听这话,心里顿时感到不舒坦了,然而赵姨娘的柔柔弱弱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老夫人快别生气,小姐也是为家里着想,这才没有经过您的同意,私自派人送了钱,这也是她的一片孝心啊,小姐嫁出去多年,她能孝敬自己的婆婆,同样能孝敬自己的母亲,别人也无话可说,这都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
赵姨娘劝说的听着很有道理,可就是不能令宋夫人服气,什么叫能孝敬婆婆,就应该孝敬母亲。
她什么时候没有孝敬母亲了?有她怎么劝人的吗?
“哼,以前她婆婆身子康健的时候,怎么不见她送来银钱帮衬与我啊?在府里长了那么多年,难道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如何吗?现在她婆婆快要不行了,她这才翅膀硬了敢送些钱来,还不是自己没用,不能在婆婆面前站住脚跟。”
老夫人气呼呼的用拐杖狠狠的一下一下的戳着地板。
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老夫人可别生气,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的了。”赵姨娘柔声安慰,之后接着说:“小姐以前也是身不由已,现在婆婆放手不管了,她的胆子这才大一些的,您该体量她才是。”
宋夫人听了这句,心里更来气了,一个小小的妾身,敢在她母亲面前贬低她胆小懦弱,嫁人后在婆家低声下气。
她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一个小小赵府出来的小妾,也敢笑话别人,简直可笑至极。
就在老夫人还想撒气的时候,老嬷嬷带着宋夫人,宋小姐进来了,后面还跟着季潇潇。
老夫人不悦的瞥了一眼季潇潇,刚好让宋夫人瞧见了,她俩一前一后,碰巧在老夫人的角度看去,两人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宋夫人自然而然的以为,母亲是在瞥自己呢。
当即拉下脸来,心情不爽的朝老夫人行了一礼:“母亲安好。”
自己的女儿这么久来拜见一次,还耷拉着脸,好像她欠她的一样。于是刚刚生过气的脸也黑的快能磨墨了。
不过气不能朝自己的女儿撒,最后老夫人终于将不满的目光落在季潇潇身上,用不悦的口气问道:“潇潇也来了?”
那尾音挑的老高了,季潇潇自然听出里面的厌烦之情来。
季潇潇也朝老夫人行礼之后,径直的坐在椅子上。
不过老夫人还是先跟女儿说话了,“你呀,不是母亲说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母亲省省心,都已经这么大的人了,做事还不考虑周全些,你以为给我送些银子,我就很很高兴了?你不知道此举给季侯府带来多少笑话,外人都笑话我们季侯府吃不起了。”老夫人气鼓鼓的训斥女儿道。“要是觉得钱多的花不完,干脆多送个几千两银子来,好表表孝心。”
宋小姐们听不下去了,当即反驳道:“外祖母,母亲也是一片好心,为何到了您这里,就变得里外不是人了?”
季潇潇见几人一来就开火,心里也是偷着乐。
老夫人面『色』一沉,怒道:“你们一个一个的,都是来给外祖母送气受的吗?”
宋夫人看不下去了,每次女儿来娘家,都跟着受母亲的冤枉气,倒是赵姨娘的女儿让母亲惦记担心,于是便酸不溜的说道:“大学士也没季侯府的权势大,银子哪里有季侯府的多,送的三百两银子,只是女儿孝敬母亲的一片心意,这不快入冬了,这些钱就当女儿为母亲添了几床心被子吧。”
老夫人知道女儿这是说气话,心里也烦躁的很,当即便不客气的顶回去:“听你这话的口气,是瞧不起娘家了是吗?大学士颇得皇上青睐,是皇上面前的红人,你仗着有能耐的夫君,心气变高了,连自己的母亲都瞧不进眼里了,好哇,我真是白疼你一场,你个白眼狼。“
宋夫人好心来给母亲送银子,却被母亲说她看不起娘家,心里真是窝了一把火,还不等她顶回去,就听见赵姨娘柔弱的声音劝说道:“都是自家人,何必动这个大的肝火,快消消气吧,小姐也是一片好心啊。”
正在老夫人屋里闹轰轰的时候,忽然见老夫人身边的嬷嬷走进来小声的对老夫人禀告道:“宋家派人过来了。”
虽然老嬷嬷声音很小,但季潇潇还是清楚的听到了。
很好,季潇潇眼尾划过一抹精光。
她那日再为宋老夫人就诊的时候,就留了心思给姑母下套,等说服姑母为娘家送钱之后,便又折回去借以给宋老夫人查看病情为由,偷偷告诉宋老夫人留意下府里的银钱流向。
宋老夫人虽然身子不能动,可脑子却清明的很,所以自季潇潇走了之后,便派身边的贴身嬷嬷留意着府里的中馈都花向哪里。
果然查到,没出一日,儿媳『妇』就取走一千两银子转而送回了季侯府。
宋老夫人在心里责怪儿媳『妇』把自己家的东西往外面送,这不是败家吗?但是钱财已经送走了,她也无法追回,但是她不能当作什么都没看到,这才派人在儿媳『妇』身后跟着来了季侯府。
顺便把送银子的功劳揽到宋老夫人自己头上,不仅提醒了儿媳『妇』做什么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还可以在亲家面前落个人情。
所以就有了宋夫人前脚到,学士府的人后脚到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