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惊蛰(二候):下书人心恐(2 / 2)
“不...”张昭立刻对自己的说法加以解释:
“在下的意思是请主公和丞相议和,并且做出承诺绝不会干涉他与刘备之事,倘若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协助丞相擒杀刘备,作为议和的诚意。”
面对张昭这样的话,众武将都纷纷露出怒不可遏的表情。孙权看着张昭声音低沉的说:
“先杀盟友...再献土地...子布所言真是替我江东百姓着想,只是...”
说着说着孙权站起身子走到了张昭的面前,露出一丝让张昭感到极不自然的笑容:
“不知道世人是怎么看待我孙权孙仲谋呢?”
这时所有主降的文臣都知道孙权心中已有不满,于是纷纷哑口无言,张昭也意识到自己的话似乎触怒了孙权,赶紧向后退了两步躬身致歉:
“在下失言,还请主公恕罪。”
孙权见张昭如此立刻恢复了往常的笑脸上前将其扶了起来:“子布何出此言?我只是在怪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抵挡曹操而已,哪里会责怪你们这些肱骨之臣呢?”
说到“肱骨之臣”四个字的时候,孙权可以加重了语气,这更加让张昭等人心生寒意。
孙权转身背对着众臣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吧,烦劳大家回去各自想一想,怎么样做才能让我孙权无愧于江东之主的位置、无愧于父兄所创的基业、无愧于江东百姓。”
群臣散去后,孙权看着那帮主和主降的文臣心中顿感不屑:
“一帮苟且偷生之辈...”
就在这时,侍从上来对孙权说:“启禀主公,鲁肃大人和诸葛先生已从江夏归来了。”
“哦?”虽然此时已近深夜,但是孙权仍旧对侍从说:“快快有请!”
在侍从的带领之下,鲁肃和诸葛亮被引进了议事厅。
一见到年纪轻轻的诸葛亮,孙权不以君臣之礼而是十分谦恭的向诸葛亮现行施礼说:
“有劳先生远道而来,我不胜荣幸,昔日曾听令兄诸葛瑾多次提及先生的大名,今日得见真乃平生之幸事,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看孙权如此礼贤下士,诸葛亮凭直觉料定这个人将来一定是个棘手的人物,他也予以回礼说:“吴候此举折煞在下了,此次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正是为了此事。”
邀请诸葛亮和鲁肃入座后孙权急忙询问曹操的动向,诸葛亮如实回答,这让孙权内心不觉为之震荡:“曹操纵横南北无有敌手,就连刘皇叔也数次败于他手,方才听先生讲述当阳之战的惨烈,不过我毕竟没有见过曹操,不知他到底是否有意侵我江东领地呢?”
诸葛亮左手轻轻抚摸着扣在桌面上的羽扇,随机笑道:
“我来之时便听到了吴候帐下的谋士们在讨论着战与和的问题,其实依在下之愚见来看,求和跟求降并没有任何的差别,只是说出来好听一边罢了。眼下摆在吴候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战,二是降。如果吴候认为自己不甘于承受失城求和之辱,愿意以江东全力与曹操一搏的话,就断绝和曹操的一切联系并下定决心与之死战到底;如果您觉得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那不如早早下令解除江东士卒的武装,好向曹操俯首称臣以求苟安。”
听了诸葛亮的话,尤其是他最后所说关于投降的言论,让孙权十分不悦可又不好当众发作,于是他耐着性子问诸葛亮:
“诚如先生所言,那刘皇叔为何不降曹操呢?”
诸葛亮从容应答,以秦末汉初的田横为例阐述了刘备身为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天下士族对他无不敬仰。就算最后失败死在曹操的手中也是天意,不可能屈居曹操之下。
站在一旁的鲁肃看得出来诸葛亮的话是在激孙权,并且试探他到底有没有这个胆量和曹操决一死战。这时的孙权勃然大怒,瞬间将从张昭等人那里憋着的怨气全部发泄了出来:
“刘玄德无一城一池尚能和曹操周旋至今,我坐拥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下又有贤臣猛将无数,曹孟德能在官渡以微弱之势战胜了实力雄厚的袁绍,难道我孙仲谋就不行吗!”
鲁肃看到孙权这样的态度心里有了底,为了加强他的信心鲁肃对孙权说:
“主公,在朝议时文臣多主降是因为他们的家业都在,如果投降可以保全自己,就连我鲁肃也是可以向曹操投降的,因为我和他们一样。一旦投降之后如果得到曹操重用还能谋个一官半职,结交士卒之后平步青云。可是主公您投降了之后呢?难道要做第二个刘琮吗?”
说到这里孙权忍不住叹了口气,他拍了拍鲁肃的肩膀低声说道:
“子敬啊,不瞒你说,方才听到子布等人劝我投降的言论时,我感到非常痛心,放眼江东文臣之中,此时恐怕也只有你和我想的是一样的了。”
这时诸葛亮走上前两步对孙权说:
“吴候,您帐下猛将如云且在江东根基深厚,刘皇叔虽然暂时退居樊口,但是陆续归来的兵卒已达一万余人,加之刘琦本部兵马也有一万。而曹操远道而来没有得到过很好的修整,导致所部人马均为疲惫之师,正所谓强弩之末难穿鲁镐,荆州的数万降军大多人心没有完全归附。这个时候与我们作战来说,曹操并没有占太大的优势。”
孙权听后觉得情况似乎离张昭等人说的相距甚远,心中渐渐有了些把握。不过毕竟一旦开战之后就再无挽回的余地,所以他还是不得不慎重:
“先生长途跋涉辛苦了,还请先道馆驿好生歇息,待我明日给先生设宴接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