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百姓送粮(1 / 2)
昨夜刘强跟彭祖睡的都不怎么好,倒是长乐鼾声如雷。刘强站在院中,吸进清晨微凉的空气,头脑也清醒了些,昨夜已经同彭祖的明白,能不能赢得淳于珊的芳心,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淳于珊的米粥熬制的还是那么好喝,彭祖忙前忙后的帮着淳于珊给众人盛粥端碗,长乐孩子实诚,看彭祖这样忙活,自己也想着去搭把手,被刘强给按住了,他的眼里写满了大大的问号。
吃罢早饭,高山,长乐两人去往了御敕灯笼工坊,秋收已经接近尾声,这灯笼的大业必须马上进行,这些灯笼现在都是钱哪。刘强,彭祖两人则去往泗水邑府衙,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泗水邑府衙的秋赋征收了,眼看还有半个月的期限,这事得抓紧了,曲阜郡的其他县邑,都已经缴纳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于安于大人征缴多少了?
进入泗水邑府衙内堂,只见邑令于安于大人正满面春风的跟幕僚闫靖元,户曹王亮几个人打着哈哈,他们见刘强两人进来,都站了起来。于安于大人从邑令座位上起身,跑着走到刘强的近前,用夸张的声音道,“哎呦,我的哥,就等你来了,快快快,上座。”
刘强被他弄的有点哭笑不得,他打趣的道,“贤弟,这邑令的位置我可不敢坐,我就是邑令府衙顾问,我要是做了邑令,谁来做邑令顾问啊?”于安于大人哈哈一笑,道,“哥哥,除了你,还真没有人能够做的了这个顾问。”
众人都坐定以后,刘强道,“这些忙活这个案子,这秋赋征缴的怎么样了?”于安于大人看看户曹王亮,王亮面露难色的道,“这个秋赋征缴其实已经接近尾声了,就是数量吗,还远远不够。”刘强问道,“有多少?”王亮看看于安,道,“五万三千多石。于大人了,不能让百姓下年挨饿,其实是可以多征缴一些的。”反正是也凑不够那些数量,于安干脆让差役们按低标准征缴得了。
幕僚闫靖元叹道,“唉,要是谋逆的案子不出纰漏,孔成洋那老贼也逃脱不了,这上缴秋赋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本以为杜大饶奏章一递到朝廷,这孔成洋怎么着不得免官罢职,徙三千里,谁知道还让他继续留任,的是罢官,但是不免职跟不罢官有啥区别!”
于安于大人道,“嗨,管他呢,爱咋地咋地吧,本官在任几个月,博得了大好的名声,还得到了圣上的嘉奖,这下我是放心了,他孔成洋至少不能将我打入大狱了,免官的话就免官,我再做那逍遥自在的少爷,比这可舒心多了。”虽然于安是毫不在意,但是听是出来,他是颇有些不甘心的。
刘强道,“既然这样,不如就早点将这些征缴上来的秋赋,赶快运往曲阜郡大仓吧,也好了结完这个事情。”户曹王亮点点头,他掌握着泗水邑所有钱粮的情况,知道再征缴下去也没有啥意思,只是这秋赋上缴之日,就意味着于安罢官之时,所以他以及所有泗水邑府衙的差役,就想着能拖一是一。
于安一拍桌子,道,“有什么大不聊,不就是罢官吗,虽然只是做了两个月的邑令,但好歹也办了几件大事,还能得到圣上的嘉奖,值了!那就这么地吧。”幕僚闫靖元等人也叹息一声,刘强点点头,没有话。
几个人合计一下,商定好各自的分工,于是分头去干各自的事情,约定好第二日一早押解着秋赋前往曲阜郡粮仓。
曲阜郡太守孔成洋在接到圣旨之后,非常的意外,他知道这次是御史大夫桑弘羊把自己给保住了,唉,自己的儿子没有白死,想到这里心里又是一阵酸楚,他心里恨恨的想到,既然自己还掌有太守职责,那泗水邑邑令于安,这次绝对不能轻饶了他。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泗水邑邑令于安引起的,他就是罪魁祸首。
第二一早,泗水邑府衙押解秋赋的牛马车队伍排起了长龙,在邑令于安,户曹王亮以及刘强,彭祖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往曲阜城出发了。
在走出泗水城的时候,发现路边有些百姓在等待着,有的身边还停留着独轮推车,上面好像装着粮食,邑令于安于大人坐在马车之上,向着路边来送行的百姓们拱拱手,百姓们没有言语的,等到押解队伍过去之后,那些身边停着推车的百姓们,尾随着押解秋赋的车队一起走开了。
一开始,刘强与于安等人也没在意,后来发现尾随的百姓越来越多,整个泗水邑通往曲阜城的官道上,浩浩荡荡的全是牛马车队跟推车的百姓。
刘强对于安道,“贤弟,这些百姓不会是帮着你上缴秋赋的吧。”于安一听,道,“这个不能够吧,这些百姓都是缴纳过秋赋的,再,每家每户剩余的粮食也没有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