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归途趣谈(2 / 2)
回到上海,夜色已深。
季牧把他们送回到小区门口就驱车离开了。
李莺时脚落地的那一瞬间,饿意瞬间席卷而来,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两声。
“饿了?”季槐序站在她身侧,自然是听到了。
李莺时点点头:“季老师应该也没吃饭吧?为了报答载我回来,我请你吃饭?”
“可以。”男人点头。
李莺时站在街口,心想怎么也得找个像样的馆子,谁知季槐序抬手指了指几步远的面馆:“就这家吧。”
“不行,不合适,我们往前走走,我记得前面有个融合菜餐厅。”李莺时拎着自己沉甸甸的包,一瘸一拐地往前走。
季槐序迈起长腿跟上,先拿走她沉得塞砖头似的包,然后把她强行拽进了面馆里。
深夜无人,只有他们两个食客。
老板很快端上来两万热腾腾的面,面香四溢。
“只请你吃这么简陋的一餐,实在不好意思啊!”李莺时略显惭愧。
季槐序抬眸看她一眼,率先拿起筷子低头吃面:“在你眼里,我就这么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李莺时甚至想点头,当然理智告诉她不能这么直接:“倒也不是,就是感觉你应该是个挺讲究的人。”
哪怕是此时此刻,筷子在他骨节分明的手指间,仿若画家的笔,医生的手术刀,姿态和谐优美,吃相也是慢条斯理,很难不让人认为,他就是个生活上处处挑剔讲究的人。
季槐序难得地笑了。
他的眉眼的笑被眼镜镜片阻挡几分,依旧很好看,:“你知道考古工作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干什么吗?”
李莺时不假思索地答:“当然是发掘文物,研究文物啦!”
男人摇头:“不,是吃土。”
“吃土?”李莺时回想起自己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的纪录片,笑起来:“这么一说好像也是。”
“比起吃土,一碗面已经很豪华了。”季槐序夹起面条送入嘴巴,依旧是斯文模样。
李莺时看着他的模样,脑海中根本无法想象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人在地里挖土是什么画面:“还没见过季老师灰头土脸的样子,那应该很新奇。”
季槐序这会儿很有聊天的兴致,“去网上看看考古纪律片,土方里那些考古工作者什么样,我就什么样。”
她忽然很好奇,撑着下巴问:“季老师都去过哪些地方考古?有意思吗?”
季槐序思绪飘远,努力回想:“很多,甚至有些地区因为太过偏僻又没什么大收获,已经不记得名字了。”
李莺时并不理解他说的偏僻,是有多偏僻。
“印象最深的是刚毕业去实习,我被分到去挖一个景德镇的瓷窑遗址,因为窑厂面积庞大,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挖,统计自己的遗物,进行分类挑拣、标本编号,然后回工作站进行研究、记录,后来我看吃饭的瓷碗都觉得像刚出土。”季槐序说起过往的经历,突然变得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