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国色芬芳 > 卖花女二十七

卖花女二十七(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正统天命  崩坏的重生路  美漫里的国术强者  神龙武帝  高冷老婆请自重  天涯孤星  爆笑萌妃拒生蛋  法师无双  乱清  种出一个仙侠世界 

南宋,主要演出诸宫调及杂剧,曲艺则数鼓词。洪迈《夷坚志》载有越地演唱诸宫调的内容。杂剧流行于越州民间,或为祭神而演。王十朋《梅溪集》有“剡之市人,以崇奉东岳为名,设盗跖以戏先圣”等语。鼓词为宋时越中主要曲艺形式。陆游有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叙“拊鼓盲翁”说唱蔡伯喈故事的情状。其时,绍兴城乡演出活动频繁,陆游晚年回绍兴里居所写诗中,多有咏及。当时,已有本地的“村伶”,村伶还组班演出。这种演出,为不误耕作,多在夜间,极受农民欢迎。陆游诗云:“老伶头已白,相识不论年。时出随童稚,犹能习管弦。”“野寺无晨粥,村伶有夜场。”“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戏文入元,与北曲元杂剧对称而名为南戏。由余姚籍为主的“戏文子弟”以余姚方言及声腔演唱的南戏称余姚腔。余姚腔流行于江苏的常州、润州(镇江)、扬州、徐州及安徽的池州(贵池)、太平(当涂)等地。明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586~1597),“绍兴梨园”、“余姚梨园”、“绍兴戏子”以余姚腔多次演出于上海豫园等地。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昆腔由吴中一带迅速传播到江浙各地。万历年间(1573~1620),昆腔大见流行,越中士大夫纷纷组成家班、女戏,声势颇盛。以后家班几经更迭,有的演员在脱离家班后,加入民间班社。其时,演出重视伴奏及服饰、化妆,且部分使用灯彩布置。明末,兴调腔,其时,目连戏自成一系。

清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乱弹起,与调腔并行,其后,鹦哥班出;咸丰、同治时(1851~1874),嵊县“落地唱书”勃起,清末衍化为小歌班,民国初发展为绍兴文戏。

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

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

道教流传最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参照“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参同契》一书,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王”;东晋建武元年(317),着有《抱朴子》的着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结庐会稽,炼丹修行。

稍后印度佛教传入会稽。东汉中平年间(184~189),由安息国(今伊朗)高僧安世高来会稽弘传佛教。此后,绍兴高僧辈出,名刹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学家慧皎、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嘉祥大师吉藏、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法师澄观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价最着名;名刹中,最有影响的有三论宗祖庭会稽嘉祥寺、曹洞宗中兴道场云门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县大佛寺、诸暨五泄禅寺,郡城大善寺、开元寺、龙华寺、戒珠寺等。各种宗派诸如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禅宗等都在境内流传。唐代,越州成为江南佛教活动的重要场地和对外交流的驿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圆仁、圆珍、空海四家,都曾来越州求法,学成回国创宗弘传,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远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宗教输入中国。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法籍神甫谢培德等人,先后来绍传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后,各国传教士纷至沓来,足迹遍及绍兴城乡,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发展教徒,并广建教堂。至民国8年(1919),绍兴地区有基督教堂(所)124处、教徒2955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鸮尊女娇 红楼小夫子 亮剑:平安大战,我带个团帮场子 大卫王朝 只想当山贼王的我,却成了皇帝 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 大明:秦王殿下,你要逼死老朱? 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