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全行业人才(2 / 2)
市井之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大岳国的宰相,会从时政策论这一科里面选取,所以这一科的人气最高,前来听榜的也最多,可是人们互相观望,居然没人认识郑月娥!
听名字,像是个女人,难道大岳国要诞生一个女相公?
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助国君处理朝政,乃是国之重臣,应该不会随随便便的让某个人来当,怎么说呢,大家也只能用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了。
唱名三遍,不见郑月娥现身,助教把金帛挂到门楼上,等着正主来领。
紧接着是参加人数第二多的语文科,也就是宋代的诗词歌赋和经义,谈经纶赋,仕子的老传统了,但凡有点文化底子的,都觉得自己有机会,涌入了许多外地来的考生,甚至还有从江南一带特意来赶考的,通过初试的总人数将近五万。
数万人屏息静气,抬头眺望国子监的门楼。
只等那一声:“语文科头甲状元……李清照!”
“噢!”
“果然……没中。”
“这位李公子又是何人?”
“哪来的公子,人家是个娇小姐。”
“你怎么连易安居士都不知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总听说过吧?”
“原来是她!失敬失敬!”
“苏柳之后,诗词大成者,当属易安居士,若非女儿身,早已名震朝野,今日高中魁首,也在意料之中啊,咱们就不要跟易安居士抢风头了,抢不过。”
自从《夏日绝句》流传大江南北,李清照也成了主战派口中津津乐道的人物,人望很高,她一举夺魁,众人均是乐见其成,当她略显腼腆的走上门楼的时候,下面百姓纷纷为她鼓掌叫好。
之后的科目基本上都是冷门,报名者寥寥无几,比如河渠地理,参加的考生只有五千多人,而且其中不少人参与治理过黄河,当过河渠公事之类的职务,剩下就是漕运帮众过来凑热闹,比如柳沅的部下里面,就有不少人参加。
唱名渐渐步入尾声,人群已经散去大半,还在这里蹲守的无非是想看看武举科有什么好料,因为参加武举的也有上万人,武举科考和其它九门不同,分文考和武考,文考考核兵法韬略,武考则是实战演练,考生互相对敌,当天就分出高下了,今天公布的是文考成绩,两者相加才是武举科的前三甲。
金科武状元是一个名叫姚平仲的陕地少年,此人在关中从军,与西夏人交手数次,从无败绩,颇有名气,人称关中小太尉!五年前父亲得罪了武装太监童贯,全家惨遭流放,恰好遇见金兵过境,因祸得福了,从此在两河一带厮混,与江湖上的草莽豪杰啸聚山林。
放着好好的山大王不当,来参加武举,也不知道是凑热闹,还是来捣乱,周寅把他的底细告诉柳沅,过几天榜上有名的考生要去宫里觐见岳诚,柳沅担心出事,让周寅派人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