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云台山过元宵(1 / 2)
第164章 云台山过元宵
徐禄深深吸了一口气,看着太子的目光中多了一些不同的光彩,他恭敬的道:“老臣,定不负殿下所望。”
李远牧笑了,轻声道:“本宫也是有感而发,这些年,不明不白死去的人太多了,所以本宫更希望徐爱卿能好好保重。”
“至于晋阳王,暂时先盯着就好,反而是和蒙古的自贸区以及长城边关那边,你平时多留意一番,本宫怀疑开春后蒙古国那边有动作。”
徐禄心里微沉,朝太子拱手点头称是,北境在这几年肉眼可见的衰退,蒙古那边,确实有很大可能不放过这个机会。
“徐爱卿回吧,以后有什么需要禀告的,直接去本宫手下驻点那里,都是能信的过的人。”
徐禄再次抬头望了一眼太子,无声拱手后,身形悄然没入了双塔寺黑暗之中。
一番交谈下来,对晋阳城内的局势,李远牧心中已经有了大概。
他对徐禄说的那些话大多是故意为之,晋阳王没有问题更好,如果有问题,那就能防备于未然,蒙古那边也是一样。
加上他这次表明的态度,若有一天北境突发情况,徐禄就知道如何去做去处理,或许能最大程度上挽回损失和伤亡。
.........
正月十五日,李远牧一大早就和汪雨花、宋强两人出门闲逛,他总算见识到了晋阳城这座北方重城的宏伟和峥嵘。
三人在城里随心而走,沐浴在暖阳下的晋阳城,热闹程度给他的感觉丝毫不逊京城,加上今日休沐过元宵,人来人往近乎摩肩擦踵。
以前对北境这座最大的重城没有概念,李远牧现在总算明白,为何便宜父皇把晋阳王派到这里镇守了。
最大原因无疑是晋阳城拥有重要无比的地理位置,其次,这座可以媲美京师的重城,经济、人文、历史等都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性。
而且,晋阳城连接北境所有城市,这座重城要是出了问题,那整个北境恐怕都会陷入动荡。
一整天里,李远牧都在若有所思的打量着这座城市,在他心中,对晋阳城乃至北境的轮廓渐渐清晰了起来,脑海里也开始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
一直到傍晚时分,三人才施施然回了居住的院落,十三立刻小跑过来,把手中的一张烫金请帖递了过来。
李远牧好奇的翻了翻,正是世子苏阳的元宵请帖,请帖文中写着邀请了晋阳城内诸多的世家公子和小姐,于天黑之时,在城东云台山风雨亭恭候他大驾光临。
他合上请帖,看了看天色,让十三去准备好马车,等他们三人换好衣服后再出发。
不久后,两辆马车滴滴答答的驶往云台山,依旧是李远牧一辆和汪雨花一辆,在途中,天色就已经完全暗下来,晋阳城里转为灯火璀璨。
街道上,小贩推着挂满玩具和彩灯的小车穿梭在人群中,而上街的百姓,每人都穿上了喜庆的衣服,许多人的手中,还提着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花灯,在兴高采烈的游玩。
李远牧在车厢中有些感叹,大秦要到何时,才能每一日都有这等光景,到了那时,应该就是真正的太平盛世了吧。
马车一路穿梭,不久后来到一处高大的牌楼前,牌楼正上,写着三个朱红大字——云台山。
牌楼边上,有不少护卫在检查着进进出出的豪华马车,宋强出示了世子的请帖后,有护卫立刻跑在前方带路,将他们两辆马车直接带到了云台山上一处风景优美的空地。
风雨亭在前面山上的平台处,要靠他们步行走小路上去,隔着老远,已经能感受到那边的喧嚣气息了。
李远牧下了马车,两辆马车交给汪雨花的车夫看管,他们三人则慢悠悠往风雨亭走去。
往里走了段路后,来来往往的人便多了起来,大多数拿着花灯照明,朝前方走去。
等他们拐上小路后,前方豁然开朗,山顶平台上灯火辉煌,不少人席地而坐的聚在一起讨论作乐。
不远处还有一个大湖,湖面上已经飘着不少花灯,将湖水映照的灯光点点。
在湖边是一个长亭,亭外有不少护卫在把守着,那里显然就是风雨亭了。
李远牧嘴角微笑,他也不禁被这元宵节日的气氛感染,脚步轻快的往湖边长亭走去。
随着走近,他已经看到一身锦服的世子苏阳了,除了他,还有十几个气质不凡的男男女女相对而坐。
宋强递上请帖后,三人走进亭里,亭中还摆了几张大桌,上面摆满了糕点、水果、吃食和酒水。
他们一到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三人,难道就是世子口中所说的贵客?看上去倒是有几分气质。
这时,一道欣喜的声音响起:“李远兄弟,你可是迟到了,来来,必须自罚一杯。”
却是世子苏阳站了起来说道,笑着把他们三人迎到了桌上他对界坐下。
李远牧心情不错,端起酒一饮而尽,他笑道:“让世子久等真是罪过,必须罚。”
苏阳哈哈大笑起来,眼睛扫了一眼汪雨花和宋强,也热情的招呼着。
“李远兄弟,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苏阳指着一位稍胖的公子哥说道:“这位是晋阳第一才子茂于生。”
茂于生手中折扇轻收,脸上带着淡然笑意,对着李远牧三人作揖道:“原来是李兄弟大驾,在下茂于生有礼了。”
李远牧轻飘飘回了一礼,心中抽搐,这尼玛的才正月十五,就拿出折扇来装上了?
苏阳又指着边上坐着的一个温婉柔弱的女子,脸上笑容意味深长:“这位是晋阳有名的才女谢心凝。”
谢心凝肤色白腻,一张狐儿脸对他温柔一笑:“小女子谢心凝,见过李公子。”
李远牧脸上也微微一笑,朝谢心凝回了一礼,这两人的名字他今天在城中还听到有人谈论,在书生和文人圈子中名气应该不小,没想到给世子苏阳请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