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咱是受那委屈的人(2 / 2)
至于蒙古是敌意还是善意,这根本不用想,你可见过不吃肉的狼?
魏浩然退回队列之后,李远牧目光转向了文官队首,也开口问着:“张首辅,内阁对此事有什么意见?”
张千纶面色平淡,早已经打好了腹稿,他拱手回太子:“殿下,因此事关乎甚大,内阁有个不成熟的意见。”
“内阁认为,首先,蒙古既然呈来外交文书对我大秦进行访问,那我大秦则不能丢了礼数和千年大国的风范。”
“不管蒙古使团是何目的,大秦该有的接待规模不能少,这样也不会落人口舌。”
张千纶眼帘轻抬,扫了一眼太子脸色后,继续缓缓说着:“其次,内阁一致认为,现在的大秦修生养息最为重要,万不可与蒙古为敌。”
“若是可以满足蒙古一些小要求,来换整个大秦养精蓄锐,从大局上来说,这是最适合的做法。”
“老臣和内阁要说的就这些,还请殿下三思。”
张千纶这番话,恐怕才是代表了朝堂大多数人的想法吧。
李远牧微笑着朝张千纶点点头,先礼后兵道:“首辅费心,本宫会考虑的。”
“但蒙古的胃口一向如无底洞般,这次满足了他们一点小要求,隔些日子又要我大秦满足另一些小要求,岂不是如同大秦的吸血鬼,迟早会把大秦吸干?”
“因此,在本宫看来,这是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今日诸位爱卿的想法都有可取之处,本宫大致上也是同意的。”
“亦或许蒙古使团此次来访,真是带着诚意而来的呢?”
“所以,本宫觉得具体的方案,还要看蒙古使团来访时的表现和态度。若他们带着善意,我大秦自然也以礼相待。”
“若是他们带着恶意,诸位应该多少也了解本宫的性子。”
“一句话,本宫可以不惹事,但绝对不怕事,若是蒙古可汗想在本宫的手下像以前对我大秦予取予求。”
“那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诸位以为如何?”
“殿下英明!”“殿下所言极是!”
朝堂下,文武百官基本上都赞同太子这番话,在很多人看来,太子这是死撑着要脸面说漂亮话,不想在他们面前落了面子。
要知道,大秦士兵一直被蒙古骑兵压着打,要么就是强撑到冬天蒙古自己退兵,要么就是满足蒙古那边的要求让他们退兵。
太子拿什么去和蒙古玉碎?很多人暗自高兴,他们也怕蒙古骑兵啊,能平安无事最好。
李远牧微微笑着,接着直接下令:“礼部赵爱卿何在?”
“接待蒙古使团一事,就按我大秦的最高规格去做,不管如何,国与国之间的正式访问,我泱泱大秦的威严不容质疑。”
赵翰友并不意外,拱手应声。
而太子的这番话,更让许多人都以为太子已经选择服软。
此次蒙古使团来访,必定是相安无事了。
但他们不知道,李远牧对蒙古从很久之前就有决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他可不是说说而已。
更别说大秦此时还有对付蒙古骑兵的利器,三弓床弩和神臂弩。
他很想试试,有了这二弩的大秦军队和蒙古骑兵碰上,到底是谁玉碎?
今日在朝堂说的那些漂亮话,其实更多是在安抚文武百官脆弱的心灵,给他们提前打好防御针。
一个是因为神弩厂和呼延烈,就注定了他和蒙古使团的交锋,必然是围绕“拖”字诀展开的。
另一个就是若蒙古使团激到他,虽然不至于暴走,但他肯定要看情况怼回去的,直接翻脸都有可能。
咱是受那委屈的人吗?何况这是在自己的地盘。
有了今日这番提前铺垫好的话,等和蒙古使团一翻脸,到时下令开战那不就顺理成章了?
文武百官也没有什么由头来堵他,想到这李远牧嘴角轻扬,嗯,一切都在本宫掌握之中。
他看了看朝堂中各色反应,微笑着继续道:“那对蒙古使团一事,就暂且这么定下。”
“赵爱卿,保和殿那边的殿试差不多了吧?若时辰到了,便直接宣那十八人过来太和殿,把答卷也带上。”
“这十八人可都是我大秦未来的栋梁和同僚,也算是先和诸位爱卿提前照面了。”
赵翰友看了一下时辰,轻声回着:“殿下,离答卷结束还有一刻钟。”
“臣这就去保和殿,等十八名进士答完题之后,立刻就将这些人带来面见殿下。”
李远牧点着头,道:“赵爱卿去吧。”
看着赵翰友出太和殿的背影,文官集团的人纷纷微笑的点着头,小声交谈了起来。
科举殿试相当于给他们文官集团做人才补充,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环节。
而且,看太子似乎很重视这次科举殿试,这十八人之后都是他们同僚或者部下,想不开心都难。
相反,武将队列这边大多数人黑着脸,心中都在暗骂。
朝廷三年一次科举,文官每次都有大量新鲜血液补充,更别说这十八位进入到殿试的。
一个不好,这十八个“新人”可能没多久就能站在这太和殿意气风发。
因此,每到殿试这天,武将心中的感受和文官截然相反。
凭什么文官动动笔动动嘴就能和厮杀了大半辈子、立了无数功劳的他们同站太和殿?
武将可不比文官,军功和威望都是要真刀真枪去拼杀出来的,动辄就是身死道消,文官却还能笑着看他们尸首指点江山。
许多人也知道这样想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内心的不平衡,只能恨自己小时候怎么没有本事去提那笔杆子。
感谢易澄老板的月票,老板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