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陈越的故事(2 / 2)
2002年,华夏国家队历史上第一次闯入世界杯。
当时的陈越还不到三岁,在长辈们的怀抱里,他懵懵懂懂地看着那台二十多寸的小彩电里的那一片绿色,耳边全是长辈们的欢呼、懊恼、沮丧、喝彩声……
在那个夏天,大人们的激情肆意的情绪表达给幼小的陈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此,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就种上了一颗关于绿茵场的种子。
小时候的他,一直生活在他的家乡,那是一座经济并不发达的山区小镇,哪里没有太多的娱乐,看球是大人们为数不多的休闲活动。
20年前的那一次世界杯之旅,是华夏队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杯之路。
在那之前一年,也就是2001年,亚洲区十强赛中,华夏队队接连击败阿联酋、阿曼、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队,提前2轮出线首次入围世界杯。
陈越家乡小镇上的大人们,为了华夏队闯入世界杯而欢呼雀跃,他们走上街头,为华夏队得以参与这个体育盛事而热烈庆祝。
虽然,次年世界杯上的小组赛三连败,给了他们当头棒喝,但他们并没有就此而对华夏足球失望,那时候他们还深信,只需要给华夏队一些时间,假以时日,华夏足球一定能成为世界足球舞台的主角。
不只是那个小镇里的人们是这样想的,实际上,整个华夏的人们都以为那是华夏足球走向崛起的开端,但没想到,事实上,那时已经是巅峰了。
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华夏队一次次被世界杯拒之门外。
人们始终没能等到华夏队重新登上世界舞台的那一幕,而是一次次地收获着失望,直到绝望。
02年世界杯以后,华夏全国掀起了一股足球热,陈越所在的家乡小镇也不例外,虽然全镇上下仅仅只有唯一一个足球场。
也就是在那个坎坷不平的球场上,陈越第一次接触到了足球,从此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
在那之后,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都没有放弃过追逐他的足球梦。
三年前,他参加了高考,以极其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以他的高考分数,他本来可以选择国内最顶级的大学,但他却毅然选择了开始自己的足球生涯。
然而,事与愿违,到头来他发现整个华夏居然找不到一家可以让他入读的体育学校。
虽然是人口大国和体育大国,但华夏国内的足球培养体系却远未成型。
现如今,华夏国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足球体育学校,青训培养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而足球基础设施方面,华夏更是远远不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足球场为例,现今华夏国内的人均球场占有率是非常低的。
和那些足球强国平均一条街一个足球场相比,华夏的足球爱好者却难觅一个可以踢球的场所。
就算有足球场,要么被广场舞大妈占用来跳广场舞,要么被飞盘爱好者租用来玩飞盘,甚至还有人用来遛狗。
没有真正自下而上的足球环境,没有真正深入基层的足球基础,华夏足球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又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成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