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过年(2 / 2)
其实半年前已经跟父亲说过了,让他与老妈辞工,自己做点生意,只是当时在盖房子,两人忙家里的事,都很少去林场开工了,所以朱一帆也先放着,现在找个话题,便再次提起来,话说怎么每次想找父亲谈事情总是难以开口。
朱父连忙摇头说:“我不会开啊,就不会花这钱了,家里不需要。”
“还有,林场那里我们不做了,现在就是打散工,我跟你老妈考虑过了,年后打算承包一座山头,种果树,钱,家里有,不会你出。”
呃!朱一帆真不知道父母已经不在林场做了,平常忙自己的事情多,没留意父母的变化。当时赚到钱时就是提议老爸开个小卖部,轻松,又不用跑来跑去,当时他们说考虑,看来是不太喜欢。
在农村能做什么?有好多,在农村基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在街道的还可以挑开店铺,饭店、文具店、百货等,像朱一帆五叔就是在街边开了间饭馆,但父母适合做什么呢,朱一帆想了很久都想不到一个有发展的行业,只能保底的选择开小卖部。
可想而知,农村的年轻人,为啥都去外面打工了,在农村只能吃饱饭,却不能致富,想致富,只能背井离乡。
朱一帆收回散乱的思绪,老爸作为一个农民,绕了一圈,最后还是离不开土地与种植,对于种植有种执着,离开老本行就没安全感,除了辛苦一点,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为父母好,不一定你认为的好才是好,开心顺心最重要,自己不时刻在身边,日子更多还是他们自己过。
可能是朱一帆眼界浅,见识浅薄,没发现农村潜藏的发财致富路,没想出好的方向让父亲挑选,只好先让父亲做着先,有问题再想办法。
“老爸,种果树我不反对,不过,要请一二个人来帮忙打理,不要累着自己。”
朱父其实想反对来着,他们两人就能做,何必请人浪费钱呢,到时候赚的钱够不够付工资都难说,只是儿子孝心不好拒绝,只好先敷衍拖延过去:“行,我跟你妈商量一下先,都未想好怎么做,过完年再说。”
朱一帆不疑有他,嗯了一声之后接着最开始的话题:“老爸你今年去学车吧,小车迟早都要买的啦,你看我们村的伙火强,水健都有车了,村里会越来越多人有车的,出行方便。”
伙强与水健是村里最早的包工头,自家老爸也跟他们打工过,算是这个村早发迹的人了。
朱父想想自己开车的样子,像个大老板一样,好像感觉不错,学个车而已,又不是买车,不由笑道:“我有空就去学学看,不过车不要买,真没必要,在家,用不着。”
哈哈,自嘲一下,朱一帆真怕老爸说买啊,他身上真没钱,说打本做生意,买车都是打肿脸充胖子,钱都投网站了,现在可拿不出几十万,到时就尴尬了。
不过也不是真的怕,自己没钱,可以问人借,有实力,问人借钱都不是大事,这叫周转,怕的是没实力问人借钱,确定不了什么时候还人。
朱一帆也不就车这个多说,反正他打算今年年底前买车,车都买回来了,不信老爸不开,不然到时车放在那吃灰,与他说起种果树的事。
很快摩托车就载他们到了外公家,相对于朱一帆他们住镇中心,外公家就在大山里,除了村落,全是山,全村人都是靠山吃山。
还没下车,外公一家就从门口看到来人了,立马走出来帮忙拿东西。
朱一帆才发现啊姨一家早就到了,连忙与长辈问好,与表弟表妹们问好。
朱一帆很久没见外公外婆了,就坐在那里与他俩闲聊起来,母亲坐下没多久就带上妹妹拿上东西到各位舅舅家送礼,老爸则与姨丈聊天。
谈了好一会后,朱一帆才打算到各位舅舅家转转,高中前每年寒暑假都会来住一段时间,认识了一帮自以为可以天长地久的小伙伴,自高中后,交集少了,大家都长大了,接触的人与事多了,渐渐有了隔膜,不再无话不谈,只是朱一帆还是想谈谈,聊几句。
只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经过最初的各自问好后,问一下近况,之后的谈话仿佛卡壳了,聊不下去了,为了不尴尬,朱一帆只好借友遁,去另外的舅舅家。
一圈走下来,目标达到了,每个小伙伴都见过面了,就回到外公家坐等吃饭。
只是除了聊天几句就剩下看电视了,实在无聊,只好去童年常去的地方转转,怀念一下。
好不容易熬到吃饭,舅妈的厨艺依然好,这个等待值得。
吃完饭后,已经七点,各自回家,姨丈自己开摩托车过来的,小朋友年纪小,挤一挤,正好一车能载完。而朱一帆一家就不行了,除了舅舅载两个,还要叫别的舅舅帮忙,这让朱一帆与朱父坚定买车与学车的心思。
回到家后,朱一帆没时间休息了,烧烤的食物要整理了,早上只是简单整理而已,想烧烤不是这么简单的,看着满盘的肉,满盘的蔬菜,朱一帆决定叫上陈毅红他们来帮忙,不出钱,出力是很正常吧。
烧烤的时候,大人们也来到朱一帆家坐,不过不动手,动手的都是小一辈,陈毅红、大雄、家杰,还有一帮自家的堂兄学姐们,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想起今天外分家那帮小伙伴们,曾经也是可以这样玩闹,只不过高中三年少联系后,就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才明白感情是要维持,时间久了不联系,多浓的感情迟早会变淡。
烧烤完了,他们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朱一帆一家还得清理现场,忙完都快深夜1点了。
朱一帆觉得烧烤以后还是少搞,太麻烦了,今晚真的是又困又累,没法再写西游记了。
初三,这才是走亲戚的真正开始,婆婆他们已经商量好怎么走亲戚,朱一帆被问到要不要一起去时,朱一帆有感于寒假一个月就过去了,所剩时间不多,于是拒绝了,守家。
从依萍往上数的几个堂兄堂姐们都不去,剩下年纪细的几个跟着大人一起去逗利是,这就是个轮回,过几年就轮到他们也不去了,就要带下一代小朋友去了。
朱一帆就安心的在家写西游记,只是你去别人家走亲戚,别人也会来你家走亲戚,以爷爷与婆婆这个辈分,避免不了,而朱一帆也不能避免出个场,逗个利是,聊几句。
初四,朱一帆要到啊姨家走一趟,两家平常走得最近,每年都相互探望,而朱一帆特稀罕姨丈做的白切鸡,在心目中厨艺排前三,这个朱一帆就不缺席了。
初五,朱一帆就不再出去了,就在家写西游记,只偶尔露脸,连陈毅红也躲到朱一帆房间来写作了。
初六过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开始离开家乡了,而朱一帆能待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多,公司开业时间定在初十一,不会这么没人情味的定在初八,所以他要参加公司开业,必须要初十到燕京,如果想不那么累,初九出发最好。
只是朱一帆今年不能参与县城举办的元宵活动,元宵节里有舞狮子,猜灯谜,放烟花等节目,比年初一更热闹。
当朱一帆与父母说提早出发的事,父母都很不舍,别人家的孩子都还在放假,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自己孩子就要远行了,读书的地方还这么远,再见面就要半年后,只是再不舍也没办法,雏鸟长大了始终要远飞。
临行前一天晚上,朱父特意做了一桌好菜,堪比年三十晚套餐。
一家人吃完饭后,坐在一起看电视,老妈不停叮嘱朱一帆出行要小心,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即使她其实并没有多少出远门的经验。
朱一帆还有最后一件事向父母说明的,就是自己当明星的事,自己火起来才二个来月,传播需要时间,不然即使父母地处偏远农村,加上不关注娱乐圈之事,时间久了,迟早也会自主发现,或者被人告知,所以自己先说清楚,免得到时惊吓,被人打扰。
朱一帆不但说清楚了事情大概经过,还将自己买的VCD拿出来,放进VCD机播放,有实物作证。
依萍是早就知道了,她还买个张正版磁带支持,将自己喜欢了几首歌放进自己的MP3里。只是父母是很惊讶,想不到只存在电视里的明星出现在面前,居然还是自己儿子,一时接受不了,自己儿子究竟还有什么不能做,还有什么隐瞒自己,一时不知如何反应。
朱一帆也知道父母一时难接受的,毕竟明星离他们很遥远,只在传说中,完全想不到有一天居然能接触到,明星确实与其它的职业有很大不同,也正是想与父母说清楚。
明星赚钱比普通人多,除了行业因素外,外在条件与技能都比较高要求,更重要是明星基本牺牲了自身隐私的,将自己放大的放在观众面前,任凭观众评头论足,还有一些言行限制,不过也是吃得咸鱼抵得渴,世界很多事是公平的,得到几多就要付出几多。
所以朱一帆教导父母当自己真的红火到家乡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来打扰到父母平静的生活,他们该如何应对,面对闲杂人等,媒体记者,其他人等,不同类别有不同的应对方法,这也是李爱红教他的,她比较有经验。
朱一帆将万能的几个应对方法与父母核对过后,他们记住了,便回房间去,将空间与时间留给父母消化,相信时间久了,其实明星也就那样,没什么不同的。
朱一帆其实心也不静,他也没有做好面对大众的心理准备,只是时世发展如此,只能硬着头皮上。
心不静,只好写字静心了,这是高三时培养出来的习惯,写了几遍很喜欢的礼记中大学的大学之道,等心静下来后,才再次写西游记,要修改原着,心不静,写不出好的效果出来的。
初九,在早上吃了点早饭后,朱一帆一家、爷爷婆婆、堂兄学姐、陈毅红等人都来差别,朱一帆将再次单独远行,离开家乡,在大巴上,与家人朋友们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