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开始新冒险(2 / 2)
临行前,吴若峰要求我们都跟家长通报一声,未来可能有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没法和家里联系。我明白他的意思,他在暗示我们这次考察一定是危险重重。如果我们有个三长两短,好跟家里有个交代。
我不喜欢他这种丧气的态度,但理解他的成熟。于是按照他的意思跟家里报告了情况。老爹根本不在乎,他坚信我不会出危险;但老妈很担心,她对我千叮咛万嘱咐。
我告别了他们,回来与大家回合。大萌的妈妈也很揪心,但他爸相信有龙焱在,不会出危险。
王巨君说,他妈整整哭了一天一夜,大概意思是,老公进监狱,儿子再有个好歹,该怎么活呀。被他妈磨得实在没办法,王巨君把从吴彦中那里查抄来的一笔秘密资金打给他妈。见到一大笔钱,他老妈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乔安娜跟她爸爸说完之后,听说宝贝独生女儿要去冒险参加科考,她爸居然暴跳如雷,直接找到学校来了。大脑袋方校长一头雾水,某名其妙地被乔老板一通臭骂,隐约才想明白似乎和901所的事情有关。方校长对于901所的所有事情唯恐避之不及,这回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把乔老板领到休谟大宅,交给吴若峰来应付。
吴若峰眼见也说服不了暴跳如雷的乔老先生,干脆带他来到建在地下的实验展示大厅。吴若峰用最严肃的态度对他说:“乔总,我理解您关心女儿的心情,毕竟我也是做父亲的。但您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她不仅仅是您的乖宝宝,更是拥有无与伦比智慧和才华的科学家。她现在主持的研究项目,恐怕远远超出您的想象。今天我要给您展示的,是我国最高军事机密,我相信您能够理解这其中的重要性。”
老乔毕竟也是聪明人,他看着吴若峰严肃地态度,特别是脸上三道深刻入骨的大伤疤,就知道恐怕自己闺女搅和的事情够大的。老乔点点头,说到:“吴所长,我乔某人也是很有见识的。国家顶级军工项目,我也承接过几个,从太空站到深海潜航器,大规模数据运算是我们公司基本的业务。我倒想看看,孩子们能折腾出什么新鲜玩意来。”
吴若峰点亮一个展台的灯,展台里面是一间很大的全封闭实验室。实验室中种植了一大片散发着红色荧光的蘑菇。吴若峰操作机械臂,摘取了一颗微小的蘑菇头,放入一个玻璃罐中。“下面给您展示的,是最新的生物能聚合能量释放系统。请注意,实验开始。”
老乔眼睛观察着展示电脑上的实验数据,只见红色荧光蘑菇被放入另一个巨大的舱室,蘑菇悬浮在舱室的空中,舱室内外都被严密地封锁起来,有一些线缆链接着舱室。在舱室外面又加上一层厚重金属构成的罩子,在金属外面又浇下厚厚的一滩粘稠的不知名的液体。最后整个实验设备再被另一个罩子罩住,一些探针被插入在罩子中。
“好大的阵仗啊。”乔老板不以为然地说。
吴若峰没有理会他,实验继续进行。只见温度读数表的指数在不断上升,计算机显示屏上的能量计算表中的以千焦为单位的表格上的数字也在迅速攀升。
一开始,老乔还满不在乎。可是,眼看能量指数超过100万千焦,老乔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计数表上的数字没有停止,几秒钟之后,数字飞快地超过1千万千焦。老乔的表情已经由震惊变成不可思议了。他质疑地看着吴若峰,说到:“这不可能!1千万千焦的能量足以引发5级地震了,这不可能!”
但仪表盘上的数字还没有停止,很快来到了1亿千焦。老乔被数字吓得后退了好几步,他大吼着:“快关闭这个设备,太危险了!这几乎相当于2.4万吨TNT当量的爆炸,几乎是一枚核弹了!你们玩得太过分了!”
仪表盘上的数字还在飞快地运转着,很快就到达了不可思议的10亿千焦。老乔被数字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直到11亿千焦左右,数字才缓缓停下。等到实验结束,罩子掀开的时候,里面的蘑菇已经消失不见了。
乔安娜蹦蹦跳跳地从角落跑出来,一把抱住被惊骇得说不出一句话的老爸,甜甜地说:“爸爸,我棒不棒?”
老乔擦了擦眼镜,战战兢兢地从地上爬起来,手还是抖的。他惊恐地问:“安娜,你没有骗老爸吧?那个数字是真的吗?你们怎么做到的?难道是冷核聚变?还是反物质湮灭?你们是怎么确保释放出来的能量受到约束不会爆炸的?你们把多余的能量释放到哪里去了?什么样的材料能承受这种高温和高能级状态?这太恐怖了……”
“爸爸,我慢慢地给你讲……”乔安娜拉着他爸爸,走向楼上的休息室,细细讲解其中的技术背景。
见到此情此景,我对吴若峰说:“哥呀,像我这种没文化的,真是幸福。这种实验我见过十几次了,从来也没觉得哪里可怕。人家乔老爹给吓成这样,看来是真懂行啊。”
吴若峰也摇摇头笑到:“说实话,我也不懂。小乔说没事,我就觉得没事。看来以后是不是得考虑请一些外部专家来评估一下,不然真跟乔老爹说得,玩不好再炸了,怪吓人的。”
最后是霍鹰。他的情况很简单,把自己这几年攒的钱往家里一交,他妈妈就哭了,以为他真打算玩命去。但后来听说乔小姐也一起去,他爸妈就安心了。
“有钱人家的大小姐都不怕出事,我家的穷小子怕啥的。不赌把大的,哪辈子翻身发财啊。”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他爸说得对。有时候得胆子大一点,豁出去冒一次险,否则以后的命运,还真不知道会怎样呢。
就在这种热热闹闹、乱七八糟、一塌糊涂的氛围中,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一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推着车,背着包,依次从休谟大宅地下洞窟的隧道走下去,开始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地下科考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