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1 / 2)
徐恒生特地买了好些宽肚窄口的小陶罐,又买了好些木头,准备做类似后世红酒瓶的木头塞子当封口。
随后徐恒生便带着两罐装满奶粉的陶罐,直接出门去找村正了。
在大梁,村正就相当于村长。
多由年长又说话较能服众的有德望的人担任。
因其靠谱,所以村民们也都很信任他。
徐恒生这一趟,便是打算从村正这里,开始推荐自己的奶粉。
村正家在紧水村村东头。
位置不错,占地也多,家里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一年前结婚,最近又新添了一个孩子,家里人都很高兴。
但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媳妇生完孩子,却是奶水很少。
每天这缺奶的娃娃哭声,隔着好几户人家,都听得到。
本来乡下人家,也吃不到啥营养补品,也没有什么催乳一说。
买牛羊乳那更不是种地人家能承受起的。
没有奶水那就跟着大人一样,大人喝粥小孩子也喝粥。
反正人人都是这么熬大的,也没好说的,谁家还没几个夭折过的孩子。
所以,眼看着孩子一天天瘦弱下去。
家里人除了难受难过,尽可能的提供最好的吃食之外,便没有别的办法。
因此,当徐恒生拿出陶罐,又示徐给魏村正一家人,冲泡奶粉的办法。
随后便被眼睛通红,颤抖着双手的年轻母亲,用小勺一点一点喂进婴孩口中。
看着出生一月来,竟第一次笑出声的小小孩子。
年轻母亲对徐恒生是泣不成声,连感谢的话都说不出来。
徐恒生给他们算了一下,这一罐两文钱。
小孩子大概够他喝五天。
一个月下来也就十文钱。
待到再长大几个月,就可以吃着粮食,稍微减少一点奶粉的饮用量。
怎么算都比买药给孩子治病,要划来些。
魏村正一家人,千恩万谢的送徐恒生出了门,感谢他救了自家孩子。
徐恒生对村正的强烈反应,内心其实也有些感慨。
这样的时代,缺衣少药,要想健健康康活到大,确实太不容易了。
做了这第一单,徐恒生觉得不错,这些孩子可都是长期客户,以后发展的越多,他的生意,可就越好做。
只是紧水村毕竟是个人口不太多的小村。
家里有适龄适合喝奶粉的,并不多。
徐恒生琢磨着,打算明天去县里看看,继续找个人家,推销一下,应该成。
等县城里弄到一些稳定订单,徐恒生还打算给顾校尉那里,还有顾佑那里,也送一些。
原因也很简单。
眼下是冬季,无论是百姓的冬天,还是当兵的冬天。
大家的吃食,并不会有太大差别。
这大梁约莫等于古代唐朝时代,烹饪水平简单,可以吃的蔬菜作物也不多。
尤其是那些兵卒,他们也并必能顿顿吃上肉干。
眼下局势并不稳定,时常有动荡。
大梁的当政者们,想提高兵士的战斗力,伙食标准肯定不会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