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17章 国士无双唯高颎,再学霸王强渡河

第17章 国士无双唯高颎,再学霸王强渡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们的冠军  我带凡人女子修仙长生  大暗无界  明日无瑕  重返二OO二  萌学园之特殊之星  强制乖宠,被疯批大佬掐腰温柔哄  诡异长生:从为始皇炼丹开始  倚剑诸天行  豢养 

宇文忻问道:“公新从京师来,观执政(杨坚)意何如也?尉迥诚不足平,正恐事宁之后,更有藏弓之虑。”

宇文忻有这个资格讲这句话,也有理由有这个担心。

作为北周的头号战将,他参与了北周吞灭北齐的所有重大战役,居功至伟。

现在尉迟迥不过据有北齐一半之地,根基又浅,并没有绝对的力量去对抗北周的战争机器。

他所顾虑的只是荡平尉迟迥后,如何收拾残局。

毕竟,杨坚与他们昔日只不过是同僚,但按局势的发展来看,恐怕很快就会成为君臣。

名位区隔,高下之别,完全不同于以往同朝为臣。

功高震主,鸟尽弓藏的事,在历史上已经不知上演过多少次了。

于仲文很敏锐地捕捉到沁水相持的真相。

他非常担心前线的将领,在疑惧丛生以后,军心一动,再无战意和斗志。

他知道只有明确而坚定的态度,才能打破现在僵持的局面。

于仲文赶紧说了一番话,以宽慰宇文忻的心。

他坚定地说:“丞相(杨坚)宽仁大度,明识有余,苟能竭诚,必心无贰。”

为了增强说服力,于仲文又给杨坚做了个广告,大肆赞扬杨坚,说自己在京三日,就见到杨坚的三善。

迷茫中的宇文忻显然被说动了,赶忙问何为三善?

于仲文立即例举了三个具体的事例,以证明杨坚的大度,不求人的隐私,有仁爱之心,这三点优秀的品质和处世待人之道。

话里话外,非常明显,杨坚有成为明君的能力和度量,也绝对不会过河拆桥。

跟着杨坚走,错不了。

宇文忻心中权衡比较,终于认可了于仲文的话,他在大战之前,同样也代表了以他为首的原北周将领,终于认可杨坚的领导。

他们愿意为杨坚战斗,也愿意为杨坚拼命。

另一个人的到来,更是坚定了前线众将的决心。

李浑将李穆家族无条件支持杨坚的消息,亲自带到军中。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晋阳李穆,这是风向标。

于仲文和李浑出使沁水前线,加上高熲的监军,足以证明杨坚既富雄才大略,也足以通达人心。

天下大势已定,撸起袖子加油干。

沁水前线,军心重新合一,他们在等待一个时机,正式开始战斗。

这个时间点立即来了。

杨坚派来的监军,高熲的马蹄声,已响彻沁水两岸。

高熲雷厉风行,各位将领也全力配合,东向渡河,进攻尉迟惇。

尉迟惇是尉迟迥的儿子,他在沁水东岸,绵延二十里,预先布置了十万大军。

他非常欢迎韦孝宽的军队主动进攻,因为他打了一手好算盘。

他打算等韦孝宽的军队半渡沁水时发动攻击,到时韦孝宽进退不能,必然阵脚大乱,然后乘胜追击,大胜可期。

这确实是一种高明的引蛇出洞的策略,以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可惜他错过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他低估了北周的虎狼之兵的战斗力,也低估了北周将帅作战的决心。

因为准备火烧韦孝宽的渡河之桥,尉迟惇下了一个让他后悔莫及的命令。

他让自己的大军,稍微后撤,以免被风吹火猛,误伤自己一方的军士。

敌军整体在移动和退却,这是一个绝佳的渡河时机。

韦孝宽下令将全军的战鼓擂响,命令所有军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过河。

高熲更是个狠人,等到军队刚一过河,就学了项羽一招,命令将桥烧断,自断退路。

不成功,便成仁,过河的军队,必须死战到底。

绝境之下,北周军队迸发了惊人的斗志,他们一鼓作气,猛冲直杀,尉迟惇大军气势被夺,十万精兵,一朝崩溃。

兵败如山倒,尉迟惇见大势已去,再不留恋,匹马逃回邺城。

他知道,他还有机会,他的父亲尉迟迥已做好了准备,他将在邺城,将他失去的加倍赢回来。

他差点如愿以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明末:灵气复苏 极品大皇子 极品太子爷 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假太监:公主请自重 震惊,我的王妃怎么可能是反派 大唐:开局被李二赶出皇宫 雄霸天下之三国曹髦新传 大明:开局设立大明诸帝排行榜 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