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惊变一朝生成日,杨广新登大宝时(1 / 2)
杨坚油尽灯枯,即将和这个世界告别。
但有一个人,却非常紧张,那就是皇太子杨广。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间点,能否顺利接班,成为帝国新的皇帝?
原有的反对势力,是否会乘势死灰复燃?
局势能否能掌控在自己掌握之下,杨广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他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但他在太子任上,时日甚短,甚至于在京城,他至今也还没有,培养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
杨广的担心是正常的。
在这种局面下,他需要有一个强力的靠山。
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在废立太子事件中,出过死力的杨素。
杨素后来虽然被杨坚所忌,赋闲在家,但他在杨坚重病之际,作为新太子一系的骨干,必然也只能被重新启用。
杨素将再次登上帝国的舞台中心。
杨广将自己心里的担忧,以及在杨坚升天之后,需要注意和关注的事项,写信给杨素,向他求取真经。
杨素早已和杨广绑在一条船上,非常时刻,自然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事情非常吊诡,这封文书,竟然鬼使神差地送到了杨坚的手上。
杨坚老于世故,更老于政道,他一看文书中所写的内容,就知道了其中的关键和决窍。
废立太子,从现在看来,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事件,而不仅仅仅是自己家庭内部关系的调整。
自己和独孤伽罗,都成了阴谋家利用的对象。
杨广,就是那个潜伏很深的巨大阴谋家。
他同时也是一个好色之徒,并且是个急色之徒。
杨坚还未咽气,杨广就开始调戏宣华夫人。
其实杨广作为太子,宣华夫人平时也是他笼络和联系的对象,因而,杨广心中并没有对宣华夫人抱以非常大的敬意,言语,神情之间就难免有些孟浪。
这种以下犯上的情势,让宣华夫人气色难平。
杨坚发现了异常,在他的追问之下,宣华夫人才哭着说道:“太子无礼。”
杨坚心中一片通透,立杨广为皇太子,看来很有可能,已经成为自己这辈子做过的最大一件错事。
但只恨自己,时日无多,再重新废立太子,恐怕为时已晚。
杨坚在病榻之上,沉苛之际,大怒捶床说:“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伽罗)误我!”
杨坚虽然将死,决断还在,威严还在。
他杀伐果决,立即对身边的兵部尚书柳述说:“召我儿。”
柳述以为是召唤太子杨广,但杨坚有气无力地说:“(杨)勇也。”
在斗倒宰相高颎和杨素之后,杨坚一朝最核心的权力被柳述把持,他做过最核心的吏部和兵部尚书。
柳述也是杨坚最宠信和敬重的女婿,但并无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恃宠骄纵,敢于和杨素叫板而已。
但在满朝文武都屈服于杨素的淫威时,这已经是一种难得的风景。
在同朝判事之际,柳述意见和杨素不同之时,杨素当时只手遮天,完全目中无人,他直接要求柳述改变他的意见。
但柳述并不吃他这一套,他经常倚仗自己天子之婿的身份,丝毫不给杨素面子,直接说:“语仆射(杨素),道尚书(柳述)不肯。”
因而,在朝中二大宰相高颎和杨素失势之后,柳述权任更重,终于成为杨坚托孤重臣。
但柳述有巨大的缺陷,他缺乏实际的政治斗争经验。
正如韦云起就在杨坚面前,直指柳述的缺点:“柳述骄豪,未尝经事,兵机要重,非其所堪,徒以主婿,遂居要职。”
柳述似乎也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辞让了尚书之名,但依然保持了实际的尚书权力。
杨坚在晚年之时,在他剪除了所有的尖刺之后,他的选人和任人圈子,更加依赖杨氏宗室和亲戚群体。
杨坚晚年的政体,已经由天下一家,彻底转变成家天下了。
他现在只能相信和依靠柳述。
但在这种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势下,柳述缺乏必要的经验、才干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