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与记忆中不同的究竟是谁(2 / 2)
“倘若我告诉你,你只知道那夜花灯有人刺杀我,不知道前几日去书肆时也有人要杀我呢?”
“……”赵忱看着舒漪,张了张口,未能说出一个字来。
“你来找我自然是听他们说了,如果我今天不问你会不会求助于他人?”
赵忱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这一路都是一步一步踩着已经走过的路,但如今寸步难行。
“我不知道你身边的那几位心腹是如何为你所用,但你或许该重用他们。所谓的重用并不仅仅是高官厚禄、不仅仅是放在重要的位置,未尝不能不是朋友、师傅甚至于敌人。”
赵忱低着头缓缓牵着舒漪的小手,即便天气炎热,但舒漪的小手还是冰凉的。
想要抽回去的手,舒漪最终没有抗拒。
“我师父教过我很多很多,只是我忘记了。”赵忱抬头道“近来,你可愿陪我多走走?”
“如果是你所期望的,我会答应你。”
“是,我所期望的是天下太平后你能陪着我。”赵忱不假思索的回答。
“天下太平”,何其难。就是这座国师府,中间有多少人心叵测,有多少站在面前的人脚下踩了多少枯骨。
“好。”
得了舒漪的回答,赵忱翻起丫鬟未讲完的话本,是八美图。
“第二十回,沈月姑重会树春、苏州府审结刁龙。”听到翻书声,舒漪开口道。
赵忱微微一笑,依言翻至那一会后,道“宋文采逃去,心中悔恨,不该将此隐情一尽说与……”
距离第一次明目张胆刺杀不到十天,赵忱大白天便带着舒漪行走于大街上,身边也并未带多少护卫,且跟着的护卫隔了四五步距离。
寻常赵忱出行不是马车就是快马奔驰,见得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不会像此刻一样丢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有着各种各样目光的人群。
他这一生远比记忆中的幸运多了,在流浪的路上、在边疆赵家、在寄居皇城外院落、在栖霞山上都一躲过了人们对于美貌的觊觎。只是躲不掉月夜一遍又一遍的在脑海中烙印,唤起可以称之为梦中的记忆翻涌。
若是借着沈璃轩的身体,他会不忌惮于世人的眼神行走于大街上,偏偏是赵忱自己的身体,他有本能的躲避。
偏偏人皆听说过未来国师美貌,又听闻国师夫人是朝阳郡主,联想前倾国之人不在少数,如今眼见着国师大白天在街上游走自然多看几眼。
走于人群,许多探究目光聚焦而来,感受到惶惶不安的不是舒漪,是赵忱。
挺拔身姿、精致五官、清冷眉目之中含着深沉的温柔:恁地无情也动人。
赵忱心中暗嘲,他果真是对这具身体和年轻气盛的自己最没有办法。
“你以前没来过这么多人的地方吗?”说话间,有人的手轻轻的拉着赵忱的衣袖。
赵忱偏头看去,隔着衣袖,却是安心。如记忆中的一般,是强大的依靠、是不灭的执着。
“没有光明正大的来过这么繁华的地方,是的。”
舒漪点点头“想不到你还会害怕。”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或人,有的高大有的渺小,有的过去许久依旧记忆铭心。”。
舒漪笑笑。
赵忱不知说些什么,偏头看到一年轻夫妇停留在小摊旁,那男子取了一直钗别在女子头上。
看着,赵忱领着舒漪往一小摊走去。
“我似乎听到了银铃声,是吗?”舒漪问道。
是一名银匠老者在掐丝,赵忱偏头看了眼,旁边摆放着几只花簪。
“是,是老者以做的十二花月令银簪。”
银匠听到有人说话,抬头看去,一眼看到是个目光澄澈、容貌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不甚出彩的姑娘。
银匠缓缓咧嘴一笑“小姑娘看上了那个?是十二朵花呢,水仙、茶花、梅花等几只都被其他小姑娘买走了。”
舒漪笑笑“该是都很好看吧。”
银匠这才看出小姑娘眼睛看不到,到不说可怜的话,只拿出几只银簪,道“我这儿还有支牡丹、莲花耳坠,小姑娘喜欢不?”
“你喜欢牡丹么?牡丹花式金簪好看许多。”赵忱缓缓道。
舒漪摇摇头“无论何种花都离不开它所在的土地,金银玉石不过是依附,于我而言都无甚区别。”
赵忱抬手将两对耳坠子递给银匠包扎时付了钱,尔后赵忱很认真的紧紧地跟在舒漪身边。
“于大多数人而言,莲花是佛的化身,是普度众生的代表。在我看来,莲花生于淤泥,但沁人心脾。”舒漪道。
“生于淤泥而不染,到底是安慰人的话。”
“那,你又被安慰道么?”舒漪道。